-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以多能互补的耦合体系助石化行业减碳
石化行业的发展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民生福祉改善,但其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减碳并非易事。统计显示,2020年全行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占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5%。2022-09-29 14:50:2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6613.html -
王中林院士:能源转型需要颠覆性原创技术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现状是富煤、少油、缺气,尽管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但也并非取之不尽。寻找新型可持续的能源,迫在眉睫。2022-09-15 15:47:1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6518.html -
碳交易&碳汇交易?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随着碳中和的热度只增不减,碳交易市场的开放,碳交易or碳汇交易,傻傻分不清?碳交易≠碳汇交易,虽一字之差,实际上两者并非一致,存在着很大差异!2022-09-11 13:22:3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6472.html -
柴麒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非完全此消彼长应形成优化组合
关于“双碳”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2022-03-18 09:50:2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6053.html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深刻而长期的系统性变革,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既需要各方积极作为2022-01-02 13:38:2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46.html -
国内碳标签推广加速,打破外贸碳壁垒并非唯一动力
随着碳标签在发达国家逐渐流行,中国品牌的碳标签也开始起步并加速。碳标签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到运输,再到消费使用和废弃回收,所有环节的数据收集和计算能力均存在较大的挑战。2021-09-10 12:27:3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189.html -
国内碳标签推广加速,打破外贸碳壁垒并非唯一动力
随着碳标签在发达国家逐渐流行,中国品牌的碳标签也开始起步并加速。碳标签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到运输,再到消费使用和废弃回收,所有环节的数据收集和计算能力均存在较大的挑战。2021-09-07 19:23:5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848.html -
国内碳标签推广加速,打破外贸碳壁垒并非唯一动力
“环保低碳已经走入了深水区,不再只是概念,而是需要确实的依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胡柯华告诉第一财经,如今企业的意愿已经比较强了,如何推动供应链减排2021-09-05 18:07:5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844.html -
几种行业内余热余能的深度分析及余热余能利用的意义
余热余能是相关过程和需求之中被认为无用的热与能,并非全部都不可被再利用,实际上通过一定的方式仍然可以有效地利用这部分热与能。这也是我们讨论、关心这部分能量的目的之一。另外,从能源科技的发展而言,能的合理利用与不断提高的余热余能利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2021-05-24 15:36:0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17.html -
问鼎氢能发展的五个“良方”
氢能受到追捧并非新鲜事,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国际油价畸高之时,能量密度极高的氢能都曾成为规避高油价的潜在选项之一,但氢能因此而获得的关注也往往随着油价的下降和走稳很快归零。但这一波的热潮与以往很不一样,油价自2014年崩溃以来,最高也未摸及80美元/桶的顶端,大部分时间都在极低区间徘徊,而氢能的兴衰则早已与油价脱钩,随着“低碳热”的蔓延,氢能以其储能和低碳应用潜力,已日渐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2021-05-23 17:57:1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