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完成全国建筑碳中和首个地方团体标准
天津市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初见成效。记者从天津建院获悉,近日,由天津市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1-02 13:56:0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51.html -
中安和平研讨会聚焦“碳中和生态城镇建设”
5月30日,中安和平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组织召开“碳中和生态城镇建设”研讨会,中安和平董事长张扬、著名经济和低碳专家阿尔弗雷德皮特勒教授、环保部原总工程师徐庆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员郭宁林、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顾忠良等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条件下土地使用及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低碳技术、气候与环境保护,智慧低碳城市/区域建设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议题进行了发言。2021-05-31 19:45:1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8.html -
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门窗和墙保温隔热,节能超70%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开展节能住宅建设和改造。”未来雄安新区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2018-09-25 13:08:0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313.html -
宜居舒适更节能,被动式建筑迎来黄金时代
“被动式建筑”对不少普通人而言,或许还很陌生,但早在上个世纪,它就已在房地产行业出现,只不过一直没在普通的住宅上实现大规模推广。不用采暖和空调系统,重点通过建筑设计手段来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的舒适度,这样的“被动式建筑”如今越来越受关注。2017-09-18 16:06:5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1118.html -
BIM技术普及装配式建筑助力建筑业“节能降霾”
随着天津BIM技术创新联盟在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成立,该联盟今后将联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建筑全行业各个单位,围绕BIM技术,探索普及装配式建筑,尽可能降低建筑行业现场施工中的扬尘,服务于京津冀治霾。2017-01-05 13:12:0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9914.html -
如何保障二次供水安全?
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再通过管道供用户使用的用水形式,主要针对高层建筑设计,可以保证6层以上用户的水压正常,同时降低供水管网运行所承受的压力。随着城镇化的加快,高层建筑小区增多,目前全国各城市很多小区都采用二次供水,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12-01 18:41:2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799.html -
世界首座最高级被动建筑“能源之屋”诞生
在德国考夫博伊伦,一座全新理念的节能房屋“能源之屋(The House of Energy)”成为了世界上首座通过最高级别被动建筑(Passive House Premium)认证的房屋。可谓世界上最具可持续性的建筑,屋顶25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而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其建筑每年供暖需求仅为8kWh/平方米。这座建筑的年发电量可达到其用电量的五倍。2015-11-19 12:53:4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418.html -
世界首座最高级被动建筑“能源之屋”诞生
在德国考夫博伊伦,一座全新理念的节能房屋“能源之屋(The House of Energy)”成为了世界上首座通过最高级别被动建筑(Passive House Premium)认证的房屋。可谓世界上最具可持续性的建筑,屋顶25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而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其建筑每年供暖需求仅为8kWh/平方米。这座建筑的年发电量可达到其用电量的五倍。2015-11-12 11:35:0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180.html -
节能城市渐行渐近 太原新增建筑过半将为“绿色建筑”
目前,太原市新增绿色建筑设计备案已占到总建筑面积的一半以上,“节能城市”渐行渐近。2015-10-30 10:22:4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805.html -
探秘津城“最绿色”建筑 30项技术节能率大于50%
昨日上午,“建设绿色家园,青少年在行动”2015年天津市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在市建筑设计院举行,本市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市建筑设计院新建办公楼同时亮相。2015-10-19 12:06:5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