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启动
为促进清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在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传统能源调峰配合形成局域电网,降低用电成本,形成竞争优势,促使可再生能源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15-10-22 15:31:3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697.html -
广东潮州城乡电网改造 优先解决配电网重过载、低电压问题
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供电网”和“商贸物流网”建设务虚会。市委书记李水华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抓紧编制并实施“供电网”和“商贸物流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为加快潮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15-10-22 15:13:4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690.html -
中国节能环保行业浮现"新风"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加剧,“健康、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日前,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德新风行业高峰论坛上,专家表示,中国正加快完善建筑节能和环保标准,为国内新风(也称机械通风)行业发展带来机遇。2015-10-22 09:29:1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675.html -
浙江220千伏彩虹智能变电站投运
9月30日,随着110千伏彩冠线和彩之线的投运,杭州市滨江区首座全户内220千伏彩虹智能变电站及其110千伏送出工程启动投运工作顺利完成。该站的投运,为滨江地区增加48万千瓦的变电容量,可缓解滨江地区用电负荷增长的压力,对滨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2015-10-15 11:16:1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532.html -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个关键:煤企转型和新能源开发
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在10月份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其中一个大热点。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当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表现不俗。因此,中国经济网特别挑选了汽车制造、家电、房产、计算机和通信、纺织、百货、基建、银行、能源、钢铁等十大传统行业,以及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新能源车、互联网金融、专车服务、智慧医疗、餐饮O2O、服务业O2O等2015-09-16 17:56:1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6015.html -
28.8亿、34家污水处理厂 东莞治理运河面面观
作为广东省最长的运河,东莞运河在东莞过去3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运河的污染治理也牵动着沿线众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9月10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投入治理,运河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多数河段基本实现不黑不臭,接下来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运河的治理当中。2015-09-11 10:13:4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5933.html -
中国节能市场未来可期
在中国,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町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2015-08-12 10:23:2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5631.html -
宁夏节水的十年探索
如果选一个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因素,那一定是―水!被三大沙漠包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难以想象:宁东煤化工基地、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百万生态移民工程等这些事关宁夏未来的战略布局,在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没有足够水资源的支撑,如何可持续地展开。和宁夏一样,水困局、水安全,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近日召开的“2015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2015-08-04 10:36:1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5483.html -
光热发电是否有益于北非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摩洛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CSP电站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其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持续的绿色电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15-07-28 14:35:4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5394.html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5-07-06 14:13:4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