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马祖海滩,奇幻而朦胧的“蓝眼泪”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但形形色色的宝特瓶随着潮来潮往,“乱入”在泪海中漂移、搁浅,不禁让正在拍照的游客皱起眉头。
每年五六月在台南沿海出现的怪异“雪景”,就是台湾制造的海洋垃圾之一。收获后的蚵架浮棚,有的随潮汐四处漂流,支撑浮力的大块泡沫老化裂解,漂上沙滩,造就污染乱象。
在“世界最美丽海湾”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区海流湍急、岩壁陡峭,每年4到9月都会吸引保育类珍稀鸟类前来繁殖下一代。在知名的西吉屿礁岸外“蓝洞”美景附近,废弃的塑料瓶、泡沫等海洋垃圾也充斥海岸,白色污染突兀扎眼。
这正是台湾海洋环境污染的部分事例。台湾四面环海,本岛海岸线长约1730公里。根据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统计历年净滩(清洁海滩)成果,全岛海岸线被180万吨海洋垃圾包围,平均每米海岸线分布0.7公斤。台环保部门海岸净滩认养系统今年4月刚上线,来自全台登录的净滩垃圾已达43吨。
“台湾九成的海岸没有常住居民、也无法清理,被净滩带走的垃圾只是冰山一角,没被清出来的垃圾还是未知数。”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修说。
有学者形容,台湾和离岛受大陆沿岸洋流、黑潮和季风影响,被迫成为东亚与南亚海洋垃圾的“拦截网”,加上自身产出的垃圾,宝岛已成了被垃圾包围的“垃圾之岛”。
垃圾究竟哪里来?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研究显示,台湾的海洋废弃物高达八成是从陆上经各种途径进入海中的一般废弃物。其中,光是一次性餐具就占总数的78.2%。换言之,民众日常生活垃圾是台湾海洋废弃物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台湾一年使用的塑料袋约180亿个、塑料杯15亿个、宝特瓶45亿个、免洗餐具约6万吨。这些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一部分由水道入海,还有一些被运往临海的掩埋场,但因海水冲刷、管理不当等缘故,使垃圾溢入海中。
台湾海科馆主任陈丽淑表示,台湾海洋废弃物高达九成是塑胶材质,它们强韧、能随洋流“长途旅行”,受日晒与海水侵蚀只会碎化,却不会消失。2016年一篇海洋塑胶的研究采样了北台湾4座沙滩,结果都检测出塑胶微粒。
更令人担忧的是,海洋垃圾进入食物链威胁民众健康。“塑料微粒在海洋中铺天盖地,最终不免回到餐盘之中,让我们吃下塑料鱼与塑化剂。”从事环境保护研究的台湾大学教授魏国彦说,不少国际研究发现,塑胶微粒会对生物造成物理伤害,也有吸附毒物并溶出的隐忧,且常常慢性发作,危害更大。
面对挑战,台湾社会各界正积极行动,自发投入到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中来。据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统计,2016年全台民间净滩活动达240次,较前一年增加3倍,清理废弃物总重近4万公斤,清理海岸线总长130多公里,参与志工总人数1.9万多人。
在基隆,“不怕被笑憨,讨海人坚决要救海”是形容渔民自发打捞海上垃圾的一句话。当地渔民赖永云说,近年出海打渔,一网捞起,全是塑胶袋、宝特瓶。在垃圾堆中挑拣渔货,再把垃圾丢回海里,已是捕鱼的“标准程序”。
基隆渔会前年铁下心,号召有志渔民,在能力范围内打捞垃圾回岸上。首批行动的渔民在其他人眼里就像“愚公移山”,但他们不怕被笑傻,日复一日的坚持激励越来越多渔民响应。新北市自今年起也奖励渔民将垃圾带回,换取垃圾袋、卫生纸等日用品,目标在2023年可有925艘渔船加入清运行列。
“大海带给我们的礼物不太好消受,但也是转机。”澎湖合横小学校长叶万全说,海漂垃圾给了学校发展海洋环境特色教育的灵感,冬季海边漂来浮球、鱼标、布娃娃等垃圾,老师拿来当教材,融入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教学生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学校还因此获评“教学卓越奖”。
澎湖当地政府、海洋公民基金会和学校师生们每月合办净滩活动,希望以后能转型为“工作假期”,鼓励观光客借由生态旅游参加净滩,合力帮忙解决难题。
台湾海洋大学教授邱文彦表示,清理海洋垃圾,最重要的是伙伴关系。从个人、社区、学校到企业,相关部门应多倾听与沟通,整合出全面性的蓝图,分不同的策略并进,才是有效的长久之道。
鼓励民众少用一次性塑料产品、整合当局海洋事务主管部门、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研究投入,也是台湾学术界、环保界大声疾呼的治本之策。
台湾《联合报》近日发表的社论《世界海洋日省思:人类欠海洋一个公道》指出,对于海洋废弃物,当局尚未提出有效对策。较具体的“禁用塑胶微粒”政策,也要到2018年才会上路,落后于国际脚步。
“我们的行动将决定海洋生态的永续,这关乎海洋的未来,也关乎你我的未来。”社论说。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2024年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 2024-12-07 12:54:41
- 全球碳市场现雏形,中国需找准定位 2024-11-16 15:30:54
- 在巴库,中国是什么颜色? 2024-11-16 15:14:25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24-11-16 15:04:12
- 全球升温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6 15:02:51
- 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六次气候资金高级别部长级对话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4:56:26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2024-11-16 14:54:32
- 这个全球最大基地,远期供热将覆盖2亿平方米! 2024-11-16 14:53:06
- 诚邀加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4-11-12 19:35:21
- 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11-12 1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