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十三五”期间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5.4万亿元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节能网   发布时间:2017-06-21 03:43:12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近年来,绿色债券越来越“红”,成为了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

    所谓绿色债券,即一种把所获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其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相比普通债券,它在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及要求出具相关年度报告等方面有特殊性。

    自2015年我国绿色债市场正式启动起,绿色债就备受重视,享受着监管“绿色通道”的特权。据介绍,到2016年,我国仅用一年时间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十三五”期间,绿色债券的潜在市场规模更有望达5.4万亿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色债券,探寻它成为“潜力股”的秘密。

      

    发展神速 政策是“靠山”

    绿色债之所以在近几年内发展迅猛,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证监会、各部委等都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绿色债的发展。

    自去年12月起,证监会已从政策文件、建立绿色债通道、发布绿色金融指数等各方面多次表示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如去年12月,证监会要求环保部重点排放领域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披露企业去年的排放情况;今年3月,证监会专门发布了鼓励绿色债券发行的相关文件;此外,还鼓励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指数发布等。

    除证监会外,监管层和各交易所也曾出台绿色债券的相关政策。如早在2015年12月,央行就发布绿色金融债债券公告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制度指引。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

    近日,据媒体报道,对于绿色债,国家又有新的利好政策。绿金委主任马骏表示,央行与发改委将在国家绿色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绿色债券目录,使得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都具有统一细化标准,解决实践中评判标准不一的问题。

    发行量暴涨 绿色金融部应运而生

    在政策的鼓励下,绿色债不但发行量暴涨,券商和金融机构更是动作连连。从去年来看,截至16年12月31日,中国债券市场上绿色债券规模达到2017.85亿元人民币,包括各类绿色债券66只。其中绿色金融债规模最大,达1550亿元,占总发行的77%。而今年截至6月9日,我国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6只,共700.4亿元,在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中占22.90%。

    目前,天风证券已率先成立绿色金融部,主营绿色债券板块、绿色产业基金(ppp)、清洁能源和资产证券化四个板块。在去年,公司还承销了首只民营上市公司绿色企业债券――“16清新绿色债”,今年主承销的河南第一单平台公司绿色债也已获批。而在金融领域,兴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也设立了绿色金融部。在多重的努力下,绿色债券的未来值得期待。

    发展路上 一些问题仍需注意

    尽管绿色债的发展一路高歌,但在我国,绿色债毕竟刚刚起步,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公司债的发行规模还相对较小。如天风证券董事长余磊所说,现有的投融资渠道和传统金融业态缺乏有效配置环境风险的能力和机制,难以保障绿色发展的投融资需求,这也降低了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发展项目的积极性。整个绿色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待完善。

    因此,若想使得绿色债在未来有更长远的发展,还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应限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发行人所投资的绿色项目应能提供可以描述、甚至可以评定的明确环境效益;第二,发行人应加强对绿色债券的款项管理,并及时监督,保证专款专用;第三,可以增加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增强可信性。目前,我国尚未有可做类似认证的机构,或许,对于相关机构来说,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商机”;第四,应灵活设计绿色债券的结构,这一点可向国际绿色债券借鉴;第五,应出台绿色债券相关的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励投资者购买绿色债券,甚至使他们“爱上”绿色债券,进而推动绿色债券的发展。

    总之,如今风靡一时的绿色债券乘着政策的东风,正在迅猛地发展着。尽管绿色债券为我国的环保产业提供了融资的渠道,并解决了融资期限的棘手问题,业界对其普遍看好。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尚不完善,标准有待统一,对投资者和发行者来说,都存在较大的风险。然而,对于绿色债券,我们更多地是满怀希望,希望它的市场能随着国家统一绿色债券目录的出台更加完善,希望它能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前路漫漫,我们一起上下而求索。

关键字: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