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供暖季涨价限气 气源地“气荒”再袭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时间:2017-11-13 11:17:16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10月31日,陕西、内蒙古的液化天然气企业陆续接到了中石油的通知称,11月国内开始全面集中供暖,由于供需矛盾突出,将陕西、内蒙古LNG(液化天然)工厂的天然气价格上调至1.88元/立方米。这已经是9月以来,中石油第二次上调LNG天然气价格。

      在此前中石油开展的10月管道气竞价交易中,陕西、内蒙古LNG工厂作为试点,要求企业用气量全部都要在交易中心竞价完成。竞拍起价1.43元/立方米,最高限价为1.70元/立方米。

      但竞价交易并未如预期顺利。后续中石油将供应价格从1.34元/立方米上调至1.61元/立方米。如果再算上此次上调到1.88元/立方米,两个多月以来,陕西、内蒙古LNG工厂用气成本上升了40%,涨价未来也将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在近期的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相关官员表示,现在天然气价格在一些地方确实有波动,对此环保部正与有关部门协调此事,将确保市场平稳。

提价限气“气荒”再袭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来自中石油天然气西部公司蒙西代表处的函件显示,中石油增加补充采购大量高价现货弥补缺口。在尽量满足城市燃气供应的情况下,不能足额满足陕西、内蒙古区域LNG工厂客户用气需求。

      其称,经努力平衡,中石油向陕西、内蒙古LNG工厂供气量为600万立方米/日,11月起供气价格为1.88元/立方米。中石油长庆油田内部人士以及多个LNG企业也都向记者确认了此次涨价的消息。

      根据一家能源咨询公司向记者提供的数据,陕西和内蒙古是中国LNG的最大生产地,总产能为4000万吨/天,占到国内LNG产能三分之一以上。陕蒙两地实际开工、并使用中石油天然气的LNG工厂,每天的天然气需求量约为1760万立方米。

      而现在中石油的供气量为600万立方米/日,也意味着陕西、内蒙古两地LNG工厂的开工率或降到三成左右。

金联创天然气分析师苗莹莹表示,用气成本上升也导致LNG出厂价 “水涨船高”,陕西及内蒙古LNG出厂均价已达到4200元/吨,较两个月前上涨了1100元/吨, 涨幅约为30%。

      供给端价涨量跌,但下游需求却在快速增加。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由于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加快,二地“煤改气”力度加大,今年前三季度的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工业燃料、化工用气需求全面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7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7%左右。

      此前,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长黄少中向媒体提到,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陕西省天然气供应实际缺口超1.6亿立方米。初步预测,由于天然气使用增长及“煤改气”影响,陕西今冬明春采暖期天然气需求缺口将超6亿立方米。

     “今年因为环保政策因素影响,下游天然气需求旺盛,供应确紧张。”陕西屹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经理陈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LNG运输现在成本也上升了很多,这种由上游传导的涨价最终都由终端消费者买单,过快的涨幅将不利于下游“点供”市场利用,或也将影响各地的“煤改气”进程。

      9月13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陕西省天然气供需衔接协调会,要求各市各企业落实“煤改气”需求气量,务必于9月底前签订民用气硬缺口合同。

      据了解,LNG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煤改气和车用气,两者占比达85%~90%,发电用气和城市燃气使用占比较少,约为10%~15%。

       陕西一运输车主表示,现在LNG气价上涨之后,烧气和烧油的成本几乎持平,但是一辆LNG重型卡车比燃油车价格高出近10万元,后续维修成本也大,很多地方的加气站也比加油站少,所以感觉LNG卡车经济优势越来越低了。

无奈卡壳的竞价交易

       陕西是全国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坐拥国内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和全国唯一的地方油气田延长石油,长输管道陕京线、榆济线、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也从陕北、关中穿过。

      作为气源地的陕西遭遇“气荒”,究竟是什么原因?

      根据南方能源观察的统计,长庆石油年产气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一半来自陕西。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近年增产乏力,陕西省的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而由于陕西本地天然气气量55.3%外输,44.7%自用,其中外部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尤其北京地区的供气82%来自陕西。随着需求的增加,本地保障能力受到限制。

      而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发出,明确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思路,将原有的“出厂价+管输费=门站价格”的定价方式,更改为根据市场制定门站价格、再反推出厂价格。这对于作为气源地的陕西而言,定价方式由出厂价变更为门站价格,气价涨幅较大。也由此拉开了陕西省相关部门与中石油之间的博弈序幕。

      2017年开始,中石油改革了自身的销售体制,在全国建立了五大区域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推动竞价销售提升价格的市场化程度。而这一变动与山西省内统购统销、输配气一体的油气企业和管道气液化工厂的存在冲突越发突出。

      回溯两个月以来,天然气价格的上调,一个关键的事件不能被忽视,那就是9月中旬,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在东部、北方、南方、西部及西南五个区域分批次开展管道气网上竞价交易。

      首场东部的交易共成交146笔、共计900万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成交均价为2.5元/立方米,全部以最高价成交。

      根据中石油天然气西部分公司发布的《关于开展陕西、内蒙古自治区LNG工厂用天然气专场竞价交易》的通知,自9月起,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不再安排陕西、内蒙古各LNG工厂用户(含转供)用气计划,LNG工厂用气均须在交易中心上竞价交易完成。

       9月18日,陕西、内蒙古LNG专场交易展开,挂牌8000万立方米天然气,竞拍起价为基准价1.43元/立方米,最高限价为1.70元/立方米。

       最高限价1.70元/立方米这个价格也比此次公布的1.88元/立方米要低不少,但是在9月18日,西部陕西、内蒙古LNG专场交易上,却一改此前东部地区竞价“火爆”局面――当天只成交了5000万方,而且基本上都以基准价1.43元/立方米成交,只有首单两笔加价1分钱。

      不仅如此,交易当天下午还未结束,就匆匆收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对外称,由于“系统技术原因”交易暂停。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这次交易暂停的背后另有隐情。

      就在9月18日当天交易开始,陕西省液化天然气产业协会即委托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向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通过微信及书面形式发去了律师函,认为此次交易违法,要求立即暂停交易。

      代理律师李蓉告诉记者,根据《价格法》的规定,主要包括了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市场调节价是由经营者充分竞争形成的价格。但是国内70%以上的长输管线掌握在中石油手里,陕西、内蒙古的LNG工厂要获得天然气原料基本上只能向中石油购买,所以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进行定价。

       而且,此次交易选取的1.43元/立方米是兰州的基准价格,这一价格比陕西、内蒙古的工业用气价格高出0.09元/立方米,采取的价格也没有和下游LNG企业进行过协商。

另外,此次交易机制是将1.43元/立方米作为底价,上浮20%至1.70元。这种交易机制只能向上不能向下,违反了国家发改委的规定。

      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当时调整后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改为基准价格,并明确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下浮不限、上浮20%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

      李蓉认为,如果要竞价交易,应该以当前陕西、内蒙古1.34元/立方米的基准价、上浮20%即1.488元/立方米为最高限价、下浮不限的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由于对交易价格及机制存在争议,陕西、内蒙古LNG企业也向地方政府、国家发改委反馈了此事。

博弈的结局是,中石油天然气西部分公司没有再安排对陕西、内蒙古自治区LNG工厂的天然气竞价交易,但是供应价格上调至1.61元/方执行,较此前的1.34元/方上涨了20%。

      陈志强告诉记者,石油天然气企业既拥有上游资源又占据了中游管道,下游用户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涨价。近两年来国内天然气市场改革力度很大,相较于市场热议的管网独立,企业更希望能够培育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加大供应和竞争。

关键字:   供暖季涨价限气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