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与创新
26日,记者从三聚环保获悉,经过逾5年的自主研发,其在生物质直接液化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其委托中科院过程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于近日完成了第三方独立重复试验及评价工作。
根据中科院重复试验结果数据,对于本次试验的玉米秸秆原料,约2.1吨秸秆可以生成1吨氧含量小于5%的初级生物液体燃料。评价报告显示,该技术路线,可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油品品质、大幅减少污水排放。
“相比已有的生物质制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等技术路线,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原料易得、成本更低,可将农林废弃物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大量转化成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液体清洁燃料及化学品。”三聚环保负责这项技术开发的崔永君博士说。
“目前业内还没有其他公司可以做到如此程度,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和特殊的脱氧工艺,并与悬浮床技术有机结合,在成本上更具经济性。”崔永君说,团队开发了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突破了高效脱氧技术及避免生成大量有机废水等难题。6月21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认为,三聚环保自主开发的悬浮床加氢(MCT)重油加工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此次独立重复试验结论与该公司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技术已初步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另悉,其计划未来3年建成3―5套规模在20―30万吨级的标准化工业示范装置;未来5年实现全面产业化,即建立多个标准化分布式生物质液化工厂,实现500万吨的总产能,初步形成上下游规模化的产业布局。针对此项技术,该公司正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累计申请了80项发明专利。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三地首次联合发布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 2025-03-21 12:42:22
- 以技术驱动绿色变革,领跑新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2025-03-02 19:47:05
- 我国零碳制氢技术连获重大突破 2025-02-19 16:38:31
- 近零碳服务区、零碳高速路、绿色养护技术——高速公路 逐绿而行 2025-02-12 14:39:00
- 低碳零碳燃料系统研发中心在湖北当阳揭牌成立 2025-02-12 14:36:55
- “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多项成果成功发布 2024-11-16 16:54:52
- 以“绿”焕发电解铝“第二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报道 2024-11-16 16:42:48
- 深圳碳中和取得基于碳中和的生物炭负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专利 2024-11-06 11:05:38
- 中国水务在农田水利实现新突破! 2024-11-05 12:34:22
- “零碳论坛”、技术标准、项目路演…… 一大批重大成果和绿色创新项目亮相深圳国际低碳城 2024-11-01 16: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