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巍巍贺兰远山如黛,坐落在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川隆基),不时有行色匆匆的人影穿梭。
你很难想象,这家地处西北内陆的单位,竟是全球单晶硅制备企业中的老大。其总部研发的金刚线切割技术,每年可为国家光伏产业节省成本200亿元;而它自己也拥有技术专利24项、发明专利3项以及多项国内外单晶制备领先技术,是一张足以让宁夏人骄傲的“国家名片”。
胆识:一项技术每年为国家节省成本200亿元
罗向玉跑进办公室,张口就道歉:“实在不好意思,早上有一家单位过来考察交流,我得陪同,最近这样的事务有些多。”此时才是9点刚过。
身为银川隆基常务副总经理,罗向玉的忙是出了名的。也难怪,作为国家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之一,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之一,首批电力需求侧示范企业之一, 4500多号人等着他吃饭呢。
银川隆基是当今全球单晶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说起隆基股份的崛起,不得不提一项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
光伏行业,上游硅片厚度与切割损失量是影响晶体硅电池应用成本、甚至太阳能并网发电成本的第一个决定性因素。相比传统的砂浆切割技术,金刚线切割速度可提升5倍;材料损耗少、出片率高;产品质量提升;运营成本下降,能使单晶硅生产成本下降20%―30%,非硅成本下降40%左右。
一直以来,金刚线切割技术垄断在少数日本厂商手中,且起初并未应用于光伏行业。而那时国内金刚线的整个产业链极不完整,导致金刚线切割成本非常高。
2011年,隆基股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和董事长钟宝申仔细分析研究决定:降低硅片环节的非硅成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实现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突破,并使其迅速量产。
天道酬勤。经过公司研发团队和生产一线的无数次试验,隆基股份终于在2015年率先在全行业实现金刚线切割技术的量产。此后随着这项技术的大量普及,2017年,多晶硅企业也开始大量普及使用。
让隆基人自豪的是,由于金刚线技术的普及,国家光伏产业每年能够节省成本200亿元。
韧劲:坚持创新持续降低单晶硅棒生产成本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银川隆基,并没有生出“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怠惰,依然敢为天下先,由此开辟出另一番天地。
与总部一脉相承的是,他们始终坚持生产高品质单晶硅产品。罗向玉对此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就像宝马奔驰,它是好车,但比较贵,而在刚开始,老百姓都愿意去买吉利QQ。单晶光伏材料代表着这个领域的宝马奔驰,随着成本下降,一定是今后的一个技术方向。”
银川隆基的主要产品为8.2英寸及以上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这是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的主要材料。他们注重技术创新和单晶硅方面的研发,与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隆基人自己也没闲着。
罗向玉认为,随着单晶硅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在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追求低成本。“以拉晶为例,真正的技术突破比如CCZ肯定还会有,但不会很多,所以现在业内拼的就是辅助材料以及人机效能的管控。”
5年前,为了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率,罗向玉带着一个四五人的团队顶住绝大多数人的质疑,在工作之余悄悄试验了半年之久,终于研发出名为RCZ的重复投料拉晶工艺,一年后又配套研发出单晶炉水冷热屏技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单晶硅棒的生产成本。
这两项工艺让隆基人欣喜若狂,目前在业内已全面推广,为高效电池在行业的快速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豪情:用先进管理理念打造高效队伍
如今的银川隆基,拥有技术专利24项、发明专利3项以及多项国内外单晶制备领先技术,对于降低晶体内在缺陷、保障硅棒品质、提升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单晶直径215―220毫米超国际先进水平(212毫米),公司目前共计拥有单晶炉设备1600台,具备年产10GW单晶硅棒能力,单体工厂的生产能力占世界第一。
“虽然我们有行业内领先技术,但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成本还得继续控制。你不动的话别人就要赶上,被赶上就说明你已经落后。”罗向玉说。
一心求变的银川隆基更加渴求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确,它的成长速度太快,此时发现好多事都跟不上趟了。
罗向玉对此感触很深。他直言,公司虽然有正常运行的系统,但漏洞较多,从长远考虑,必须要用先进理念打造一支高效的队伍。所幸员工踏实、敬业、可靠,罗向玉对他的团队充满了信心。
2016年,银川隆基的全年销售收入达到32.41亿元,同比增长155%;2017年全年销售收入61.06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14%;今年预计会有新的突破。重点新项目5GW单晶硅棒和5GW单晶硅片总投资34.82亿元,今年3月达产后新增年销售收入51.64亿元。
“光伏产业是民营企业做出来的一张‘国家名片’,接下来,我们还要结合智能制造的一些项目,全面提升自身。无论何时,创新精神都应该融入企业的骨髓。”迎着初升的太阳,罗向玉的话掷地有声。
关键字: 全球单晶硅制备企业“老大”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
-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025-03-27 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