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铝土矿储量约1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是广西铝产业“二次创业”的主战场,也是全国生态型高质量发展铝产业示范基地。但长期以来,受制于电解铝电价高、铝加工产业链短等瓶颈,百色铝产业发展缓慢。
“过去,百色铝产业的格局是‘两头大,中间小’,氧化铝产能和加工能力充足,但电力保障不足,电解铝产能跟不上。”广西百矿集团副总裁陈贞南说,“这样每年百色的氧化铝源源不断地调往外地,又得从外地调入电解铝,加大了全社会的物流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百色有煤能发电,但煤发电却不能直接用于本地铝产业。“要上大电网后再供给企业,用电成本高,导致电解铝企业开工率不足。”陈贞南说。百矿集团前身为东笋煤矿,是百色市属国有企业。依托煤矿起家,百矿集团历经风雨、破浪前行60余载。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矿陷入困境。“煤还有,但都是低热质煤,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让全矿14000多名职工面临着出路难题。”陈贞南说。
如果百矿的煤就地发电供给本地铝生产企业,不失为一条好路子。然而,在过去,从大电网获取电力是唯一的用电渠道,自己发电直供企业,既没有政策上的支撑,也没有配套的区域电网。直至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百色建立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批复》提出,要发挥百色铝产业优势,合理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着力构建铝产业链、热电联产工业链和配套产业链,这给运作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提供了政策保障。”陈贞南说。
百矿集团2013年开始运作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总投资87.7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概算约55亿元,建设自备电厂和年产30万吨直供铝水;二期工程建设为年产5万吨精铝、3万吨高纯铝、25万吨铝板箔项目。2016年9月18日,一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
2015年,百色还建设了区域电网,运行后,电解铝企业电价0.35元/千瓦时,铝深加工企业电价0.4元/千瓦时左右。百色区域电网投入运行后,每吨电解铝成本降低约2000元,为铝产业的用电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煤电铝一体化,使铝企业平均用电成本降低0.1元左右,增强了竞争力。2013年至2018年,百矿集团原煤年生产能力从350万吨增加到900万吨,煤炭储量从3亿吨增加到10多亿吨,电铝产业从无到有,营业收入从3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走活了煤电铝一体化这步棋,铝产业活了,煤炭也活了。”陈贞南说。
采煤点离电厂仅十几公里;电不用长距离运输;铝直接形成铝水送深加工企业。煤电铝一体化把3个不同行业与当地资源、能源的集约优势发挥了出来。目前,国家批复百色的7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煤电铝一体化,破解了百色铝产业电解铝产能不足的瓶颈,使整个铝产业链条全盘皆活。
“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就是依托百矿集团煤电铝一体化而建设的,目前园区引进美亚宝、南桂、扬力等二十几家知名铝型材加工企业入驻,铝材深加工产能达30万吨,电解铝80%就地消化。”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管委会主任李宁说。
近年来,百色市提出打造“千亿元铝产业”目标,2017年出台《关于加快铝产业二次创业的决定》,按照发力做大做优下游、打造全产业链的思路,实现铝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百色的铝全产业链优势已初步显现,铝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形成了“铝矿开采
关键字: 煤电铝一体化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全产业链创新 赋能乳品行业绿色生产力跃升 2024-10-31 10:04:30
- 山东省各级公共机构协同推进节能降碳示范引领 2024-07-19 17:09:32
- 山西省制造业节能降碳取得积极成效 2024-07-19 17:01:57
- 山西省制造业节能降碳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 2024-07-19 17:00:08
- 北京市《朝阳区节能减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2024-07-19 16:55:15
- 山东潍坊寿光分局深挖减排潜力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工作 2024-07-19 16:40:32
- 海南三亚印发三亚市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建设方案 2022-11-06 17:15:52
- 气候变化影响房价涨跌,这些城市房价开始大跌 2022-09-21 14:22:11
- 陕西:抓住“碳”机遇 发力碳减排 2022-09-15 14:35:08
- 疫情以来各地碳排放发生哪些变化? 2022-05-25 15: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