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矿业做大做强之路在于推进矿业开发利用的深层次战略合作,持续提升矿山技术与装备水平,促进矿业资本有效对接,建立更为广泛的矿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矿产品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之一。”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地质勘查投资782亿元,煤炭、石油、锰矿、金矿、石墨等42种重要矿产资源查明储量增长,黄金等10种重要有色金属矿种产量继续居世界首位。
“此外,随着矿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我国已合并取消了近八成与矿业权审批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矿业领域的投资便利化、管理现代化、贸易自由化新格局正在形成。”凌月明透露,从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多种非金属、稀土等矿种。除了降低货物贸易的关税壁垒,还在多个自贸协定中对涉及矿业服务贸易给予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际合作优势互补
在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彭齐鸣看来,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依靠国内资源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全球化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矿业的开放合作为各国深化矿业投资与加工贸易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部已与智利矿业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苏丹矿业部、加拿大女王大学等签署了4项矿产资源领域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开拓与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油气资源管理、页岩气勘查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据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健介绍,2017年以来,我国矿业经历了短暂的复苏,但是在全球贸易冲突诱导下,今年6月份下旬以来金属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主要金属现货指数一度累计下跌达到15%。在许多国家不再鼓励矿业开发,矿业投资和运营成本在迅速抬升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将成为金属矿业发展版图上的“新热土”。
当前,通过发挥地球化学、卫星遥感、航空物探方面的优势,我国正与“一带一路”相关23个重点国家开展实质性地质调查合作。
智能技术深度应用
目前,科技正在持续为矿产开发提供新动能,我国正在推进面向2030年的“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计划。“松科二井”钻透7018米深部地层,获得了目前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凌月明表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深度应用,为解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问题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10月1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2.0”上线,将云上数据资源和系统功能全面升级,实现了160多个国家级核心地质数据库的上云共享,新增4905个权威资源环境信息产品(云上累计7287个),实现了全国地质资料馆近14万档、440余万件存量地质资料在地质云平台上查询、公开版地质资料在线浏览、在线订单服务。
“发展智能化乃至无人化采矿技术,革新矿山开采模式减少井下人员数量,是我国矿业的必由之路。”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总经理康春德表示,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矿山实现了矿山穿孔、爆破、模型更新、配矿等功能单一或几个联合业务模块的数字化管控,但还应对生产数据分析及决策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开发。
在北京矿冶科技集团公司智能矿山中心主任张元生看来,虽然目前不少矿山安装了传感器,但布置规模和监测内容离成熟物联网差距很大;卡特彼勒露天采矿及发展事业部国际区总裁杨彼得认为,矿业应开展模块化开发,客户每次只选一部分技术,逐渐实现自动化开发;矿山岩石技术自动化全球业务发展经理鲁科贾尔维认为,建设智慧矿山需要设备互联和优化分析,不仅要给客户提供设备实时运转情况,还要管理采矿和生产信息,实现全流程数据管控,对井下的运装机和卡车实现智能远程操作。
资本市场有待完善
据介绍,矿业资本市场融资并购活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矿业发展的趋势。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一级市场全球总监博瑞鑫看来,沪伦通为全球矿业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在上海上市的矿业公司可以来伦敦筹资,通过存款凭证交易和结算。
不过,由于我国没有单独设立矿业资本市场,矿业公司和初级勘查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商业性地质勘查开发工作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此。
我国目前没有鼓励企业通过发现优质资源进而从资本市场获得资本的机制,风险勘探领域的资本市场开发依然是空白。普华永道矿业和金属行业交易服务合伙人苏启元呼吁,应致力于风险勘探机制的建立,建立中国矿业资本市场的管理规则和新型矿业市场准入规则,利用资本市场形成合理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建立中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为矿产勘查募集资金。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
-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025-03-27 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