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治污攻坚难度增加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搞好污染治理?
3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记者会上表示:“关于下一步如何更好支持地方和企业,我们也正在研究。要在把过去的老措施继续坚持好、实施好的同时,准备再采取一些新的强化措施。”
他说,一方面,对地方要继续加大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帮扶。长江经济带沿线58个地市,我们都派了专家组。在此之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6”城、汾渭平原11城都派了专家组支持,帮助地方解决在生态环保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将继续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监督工作。这既是督促,也是帮扶。比如,强化监督工作组下到各地后,帮助地方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对于企业的支持,李干杰指出,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生态环境部此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意见,提出了15条重要举措,将逐一抓好落实。二是主动为企业治污提供技术支持,合理有效解决困难。三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使企业绿色发展有更大内在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重视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所以在接下来的环保督查中,要更多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以及企业的合理诉求,避免“一刀切”。
李干杰说,尽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也确实面临不小、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不过,机遇大于挑战。
他认为,首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大幅提升。齐抓共管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去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安排。这是未来三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总路线图。
这份统领未来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兼顾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生态保护战略,对三大保卫战以及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等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均作出了详尽安排。
《意见》不仅明确了总体目标,还细分了具体目标,不仅有全国性的要求,还有区域性的要求。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中央抓顶层设计,省级牵头负责,市县抓好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出了问题,攻坚任务没有完成,首先要问责省、市、县委书记,问责省、市、县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领域推出了很多改革举措,其所释放的红利惠及生态环保。经过反复探索、积累,我们形成了推动工作的一些好做法、好策略,能切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李干杰说。
此外,他还指出,中央强调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生态环保,从源头上根本解决污染问题。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也加大了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物资、技术、人才基础,都有利于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比如,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600亿元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比增加35.9%。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而源头预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这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通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大幅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