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频繁联手“事出有因”。前不久,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文件称,允许外商进入石油勘探开发领域。
分析师表示,此举将打破原油上游环节的垄断局面,石油巨头们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外商的挑战,三桶油强强联合刚刚开始,未来有望继续加强合作。
三桶油联手发力油气勘探领域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7月10日,中国石化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就渤海湾、北部湾、南黄海和苏北盆地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涉及双方探矿权19个、总面积约2.69万平方公里。在合作框架协议下,同时签署了渤海湾盆地、苏北和南黄海盆地、北部湾盆地联合研究协议。这标志着继东海油气联合勘探开发后,双方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协议的签署,是推动国内油气行业上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海上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海上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较低,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按照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三年内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勘探、设施共享的方式在不同海域进行合作。按照联合研究协议,双方将在渤海湾盆地的黄河口凹陷、青东凹陷、渤东凹陷,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和徐闻地区、苏北盆地的盐城和海安凹陷、南黄海盆地东部地区进行资料共享,开展创新性联合研究。
中石化和中海油将充分把握这次合作机遇,通过资料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设施共享,加大联合研究攻关力度,加快海上油气增储上产步伐,推动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海油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项合作必将推动合作区块乃至盆地有利构造与沉积相带的展布、油气富集规律等认识实现质的突破,使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的优选更加科学,降低勘探风险,提高探井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以来,三桶油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正在加强合作。
7月8日,中石油与中石化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签订了联合研究框架协议,共涉及双方探矿权81个、总面积约30.58万平方公里。在框架协议下,双方下属有关企业签署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三个联合研究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在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桶油互签协议,强强联合,不断加大勘探合作力度,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进入新局面。
原油上游垄断局面被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三桶油频繁联手“事出有因”。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下称“2019年版鼓励目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
7月2日,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表示,目前,商务部正在全面清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严格落实“非禁即入”。
根据《2019年版鼓励目录》第二大类采矿业的第16-18条目录: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工程服务形式)及相关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物探、钻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等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标志着国家将全面鼓励外商进入中国石油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勘探与开发,这将打破中国原油上游环节垄断的局面,中国的石油巨头们将面对更多来自国外企业的挑战。
我国正根据2001年11月10日入世的协议内容,在逐步放开了成品油市场的零售与批发环节后,将原油上游环节的放开也纳入了放开的轨道。
实际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成品油终端市场全面向外资放开,外资可独立运营加油站。
奚佳蕊认为,中国的成品油市场自放开以来运行有序,一方面加强了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的联动性,另一方面也打破了成品油市场垄断的局面,加快了市场化的进程。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从中有所获益。
据了解,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仍是中国成品油零售终端市场的主导者,随着前几年大力收并民营加油站工作的顺利推进,两大集团无论在加油站数量还是地理分布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外资品牌包括壳牌、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在内的总加油站数量,占不足中国总加油站数量的3%,但壳牌在加油站数量和区域分布上仍占有一定的优势。
奚佳蕊还表示,2019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里放开了中国原油的上游环节,也是对中国原油市场的一次整肃与升级,尤其是鼓励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提高中国原油的采收率与利用率,完全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经济及能源政策。在放开市场的同时,中国也在不断调整与规范外资的准入限制措施,为中国市场的放开保驾护航。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 2024-10-31 16:24:44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以多能互补的耦合体系助石化行业减碳 2022-09-29 14:50:22
- 注册资本25亿!中国石化在南京成立全国首家碳产业公司 2022-09-26 16:37:11
- 中石油集团指定碳交易机构 完成东北碳汇资源重要战略签约 2022-05-25 15:29:01
- 化石能源如何进退? 2022-01-15 18:10:14
- 马石油将首次向中国交付碳中和LNG 2021-09-30 15:52:05
- 争当“优等生” 海南将重点做好电力、石化等领域碳达峰 2021-09-09 22:08:21
- 石化企业为了碳中和在做啥? 2021-09-09 22:06:37
- 国外国有石油公司开始朝着碳中和方向迈进 2021-09-09 22:04:58
- 江苏石油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 2021-09-09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