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碳捕集、碳利用技术,是碳中和另一个思路。”在5月14日盘古智库举办的“碳中和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机遇”专题研讨会上,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主任、地球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陈曦分享了在碳中和方面的见解。他认为,发展分布式碳捕集技术,在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能够把下游碳利用产业链做活。
陈曦在研讨会上发言。 盘古智库供图
“碳天平”右端的重要性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告了“力争10年内实现碳达峰,40年内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碳”热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抢跑经济发展新赛道,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当今严峻的环境考验,需要思考什么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碳中和路径。”陈曦说。
在“双碳”背景下,陈曦提到了“碳天平”的概念,在他看来,天平左端是“减排工程”,通过清洁替代、电能替代、能效提升、能源互联的方式构建起低碳、高效的新能源体系;天平右端则是“碳汇工程”,通过碳捕集、利用、封存、负排放方式进行大规模碳吸收。
“天平左端是我们未来必然要走的路,而右端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减缓左端能源结构改革转型的压力。”陈曦认为,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利用天平右端的相关技术,可以使传统企业在短期内继续保持低成本效益与国际竞争力。
陈曦说,碳中和(相对零排放)只是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接下来社会还要朝着“净零排放”(绝对零排放)阶段发展,“只有天平左右两端达到平衡才有可能实现净零排放的概念。”
分布式碳捕集技术潜力巨大
在“碳天平”右端,CCUS(碳的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一块重要“砝码”。“在这项技术中,C(捕获)是核心,没有C就难以产生‘U’(利用)和‘S’(封存)。”陈曦说。
据了解,当前国内开展的碳捕集项目绝大多数为工业化集中捕集,均限于试点阶段。该方式能够倒逼企业进行自主治理,但初期运行成本高昂、传输困难、与碳利用阶段的脱节问题让其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二氧化碳排放源遍布各处,单靠企业集中收集显然远远不够。陈曦建议,可考虑运用分布式空气捕集的方法,使用小型装置,在任意地点、场景进行碳捕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为二氧化碳商业化利用打开空间。
“分布式的空气捕集能使各种资本、投资基金、市场可以更多介入空气捕集,而且能够通过‘C’和‘U’紧密相连,能够把‘U’产业链做活。”陈曦说。
利用空气捕集二氧化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各种方式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将归于何处?在碳捕捉环节下游,二氧化碳在富碳农业、生物质燃料、低碳水泥、合成燃料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陈曦提及了二氧化碳利用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思路,利用空气捕集二氧化碳,发展富碳农业,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我们已经有很多的数据表明,类似像花、茄子、西红柿等产品,一般增产都在20%到40%,同时也包括生长周期的缩短。”
分布式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还能够打开一些全新的领域:作为溶剂处理行业废水、利用二氧化碳驱油、解决在鲜花和果蔬运输和储存过程的保鲜问题;降低冬天密闭空间内二氧化碳浓度……这一系列的独特思路对现代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影响深远。
“‘U’的环节能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带来相关产业链的聚集,能够有效掌控和驾驭碳循环。”陈曦说。
在国际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气候变化问题,也与大国博弈密切相关。陈曦表示,多源多路按需捕集二氧化碳,将其转为有价值的产品,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上能拥有碳资源重新分配的独特机遇,在缓解行业能源结构转型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到2060年中国碳排放还会有二十到三十亿吨”,在漫长的“双碳”进程中,陈曦坦言,碳的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还要向前走。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多项成果成功发布 2024-11-16 16:54:52
- 以“绿”焕发电解铝“第二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报道 2024-11-16 16:42:48
- 深圳碳中和取得基于碳中和的生物炭负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专利 2024-11-06 11:05:38
- 中国水务在农田水利实现新突破! 2024-11-05 12:34:22
- “零碳论坛”、技术标准、项目路演…… 一大批重大成果和绿色创新项目亮相深圳国际低碳城 2024-11-01 16:55:27
- 合肥零碳技术申请光伏支架模型评估专利,提高评估光伏支架模型准确性 2024-11-01 16:47:07
- 以技术立身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低碳企业 2024-10-31 10:40:23
- 低成本制绿氢技术获突破 2024-10-31 10:32:50
- 这项制氢难题,在福建这里被攻克 2024-10-31 10:22:15
- 宋亮:产品技术和工程制造能力持续创新 ABC组件助力零碳时代 2024-10-31 10: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