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将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攀升,已成为世界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发达经济体虽早已开始着手碳排放控制工作,目前已能维持碳排放积累量稳定不再增长,但从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来看,发达经济体在前两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度激增,至今美国、欧盟、英国等经济体碳排放累积量仍居世界前列。
实现碳中和,不应仅看眼前,过去、未来的发展责任都应考虑在内。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是命运共同体,应共同承担碳中和责任。
2015年巴黎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中提出: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逐步实现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在此之后,英国、瑞典、法国、丹麦等国家接连公布碳中和目标与规划。中国也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大型科技企业已成为“碳中和”进程的重要参与者
从世界范围内看,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2020年,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实现碳达峰。
2020年以来,各国纷纷提出本国的“碳中和”目标:美国和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日本则提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碳中和”为代表的气候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塑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最新舞台,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在这一轮围绕碳排放议题的承诺与行动中落后。特别是拜登上台以来,一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否认气候变化的做法,将气候问题视为拜登“绿色新政”的核心议题,不仅高调宣布重返《巴黎协定》,上任不足百天就迫不及待地召集全球领导人召开“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宣示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美国产业界也在大举进入碳中和的议题。
在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已经成为“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脸书等科技巨头均提出了本公司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计划,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最具雄心的脸书甚至承诺到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目标。美国科技巨头争相提出企业的“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也说明,“碳中和”不仅仅事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是企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企业的“碳中和”雄心,也侧面说明了企业有着较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才有能力改变传统的对高碳排放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适应第三次能源革命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科技企业已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碳中和”道路
中国科技企业对于“碳中和”的关注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吸收国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已经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企业“碳中和”之路。从起步时间看,中国科技企业家更侧重技术对碳中和的助力。例如,马化腾提出,“公司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可以预期,在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积极布局下,中国的碳中和有望走出一条经济环境效益“双丰收”的道路。综合来看,科技企业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动“碳减排”进程,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首先,在经营中格外关注环境气候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据《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报告显示,随着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ICT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会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2040年的14%以上。因此,除了传统的能源、建筑和运输业以外,ICT产业减排同样刻不容缓。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中宣示碳中和目标的腾讯,相关布局已经率先大幅落地。光明数据中心以1.279的PUE值荣获华南地区5A级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估认证,清远数据中心平均PUE值低于1.16。腾讯的各大数据中心的PUE值都远低于同期其他国内数据中心1.73的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此类先进的数据中心技术和专业的数据中心运营团队,中国的科技企业有效降低碳排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提升了中国和中国企业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国际地位,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其次,积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助力社会各行各业提升能效,降低碳排放。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以及各地政府倡导的用户绿色、高效、安全的公共出行的倡议。这意味着在“出行服务”、一站式用车、公交地铁乘车码和信息查询、充电桩接入等城市交通系统方面,需要全面智慧化以实现减排目标。这不仅需要政策调控,还需要科技企业注入技术力量、整合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例如微信支付的“出行服务”已经在全国150多个城市落地,覆盖1.5亿用户。未来,智慧交通在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四个维度提出智慧化解决方案,加速自动驾驶的研发落地来提升交通效率,构建数字孪生智能交通平台优化城市交通规划调度等,有望有效应对城市交通顽疾,降低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这同样离不开科技企业的大规模参与。
最后,科技企业直接参与到能源行业的进化,打造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提出,是一种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的能源利用体系,具有可再生、分布式、互联性、开放性、智能化的特点。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参与全球层面上的协作。华能、华为、腾讯等企业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积极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来为中国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作出贡献,相关技术方案已经被运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之中,成为有力推动相关国家能源转型进程,减少碳排放的全球能源公共产品。
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科技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国围绕“碳中和”展开的竞合博弈根本上来说是各国科技实力的比拼,只有拥有强大科技实力和深厚产业积累的国家才能在气候博弈中占据优势,实现承诺。中国科技企业在积极发挥ICT技术优势的同时,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碳中和”进程做出重要贡献。这既是企业对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气候议题上的“软实力”,塑造和提升中国“能源权力”。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浙江发布工业碳效码3.0 实现企业碳排放“有迹可循” 2024-11-16 17:04:07
- 从资源城市到产业汇聚,地方绿色低碳政策如何撬动城市转型 2024-11-16 16:40:11
- 部长黄润秋出席“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5:32:48
- 多排甲烷每吨罚款900美金起,2026年罚款1500美金! 2024-11-16 15:07:06
- 新职业 I 深圳千名新时代“卖碳翁”活跃碳市场 2024-11-16 15:05:41
- 五大发电集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化 2024-11-16 15:00:44
- 共筑绿梦,“绿电·智造·未来”云南倡议正式发布 2024-11-06 11:35:07
- 成立三年来 全国碳市场建设带来哪些改变? 2024-11-06 11:27:04
- 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沈阳这么做 2024-11-06 11:24:23
- 韩国忠南道与中国河北省携手合作推进碳中和 2024-11-06 1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