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已满半个月的时间,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运行情况备受关注。截至7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95.19万吨,总成交额29958.54万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以来,CEA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升,最低价为上线时开盘价48元/吨,最高价为61.07元/吨。7月30日,CEA收盘价为54.17元/吨,较上线时开盘价上涨6.17元/吨,涨幅为12.85%。
风口财经记者采访获悉,一些发电企业虽然已纳入全国碳市场,但目前没有产生实际的碳排放交易,仍处于观望状态,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碳排放配额的调整还没有最终完成,企业还不清楚碳排放配额的盈余状况,不知道需要对多少配额进行买卖。
碳价较上线时上涨12.85%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交易系统由上海市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数据报送系统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成。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以来,CEA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均有成交,除首日收盘价较开盘价上涨6.73%外,其他交易日碳价格较为稳定。7月30日,CEA收盘价为54.17元/吨,较前一日上涨2.28%,较碳排放配额上线时开盘价上涨6.17元/吨,涨幅为12.85%。
“由于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真正的卖盘很少,所以目前碳排放配额价格的上涨预期是比较强的。”上海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参与研究和组建上海碳交易市场架构的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表示。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志斌认为,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运行稳健,价格稳中有升,表明社会各界对碳市场未来充满信心。预计未来一两个月,CEA价格会在50元/吨至60元/吨的区间运行,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不少电企仍在等待配额调整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 (发电行业)》,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013-2019年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
其中,青岛市共有23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包括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青岛能源泰能热电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等。
碳排放配额是指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发电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额,包括化石燃料消费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和净购入电力所产生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2019-2020年配额,按机组2018年度供电(热)量的70%预分配。在完成2019和2020年碳排放数据核查后,按机组2019和2020年实际的供电(热)量对配额进行最终核定。核定的最终配额量与预分配的配额量不一致的,以最终核定的配额量为准,通过注登系统实行多退少补。
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风口财经,环保部门委托第三方进行的碳排放数据核查刚结束,但碳排放配额还没有核发,可能要等到9月份,到时候才能确定需要买还是需要卖。
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风口财经,公司暂时还没有碳排放交易,目前在办理授权华电集团进入全国碳市场,未来将由华电集团统一进行交易。“公司2019-2020年预分配配额为505.94万吨,相对比较充足,个人预计可以卖出一部分配额,具体要看集团统一交易情况。”
将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
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二是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
发电行业率先试水全国碳市场,但将来绝不会是“一枝独秀”。结合国家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国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这些行业也有比较扎实的数据基础。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委托相关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
在全国碳市场之外,一些地方将试点实施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评价管理统筹融合。生态环境部7月27日发布《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明确山东省钢铁、化工行业将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目前,青岛市正在加快推进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针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行业的“新改扩”项目环评,增加“碳评”内容,推动区域、行业和企业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替代、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关于举办“碳管理师”培训的通知 2024-11-01 15:41:59
- 日本政府拟将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定在60-66% 2024-07-24 16:32:03
- 北京城市副中心:对获碳中和认证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 2024-07-20 16:51:10
- 重庆市涪陵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资格预审 2022-11-06 17:33:59
- 总投资120亿!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2022-11-06 17:26:56
- 2030年达到4504亿元规模,标准缺失仍是痛点 2022-10-05 07:11:23
- 国家发改委:绿电交易已超200亿千瓦时核发绿证超5000万张 2022-09-29 06:40:57
- 青海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2025年能耗下降12.5% 2022-09-28 05:39:08
- 贵州省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2022-09-21 07:45:55
- 未来10年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减少碳排放―美国 2022-09-15 0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