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探路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财经网  发布时间:2021-09-10 12:53:52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碳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开市运行以来基本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放眼全球,碳交易领域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为我所用?本期绿色低碳版面聚焦碳交易,组织采编力量开展相关采访调研、编译权威材料、绘制图片新闻等,推出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随着未来全国碳市场的逐步扩容、投资者日趋多元化、交易种类进一步丰富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探索新思路。

  自7月16日开市交易至9月8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累计成交量844.3万吨,累计成交额超过4.16亿元。

  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刚刚建立不久的全国碳市场同样带给人们成长的希望。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很高。随着未来碳市场的逐步扩容、投资者日趋多元化、交易种类进一步丰富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探索新思路。

  上线交易以来市场运行平稳

  碳交易,不是市场主体在交易市场内直接购买二氧化碳,而是交易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记者了解到,作为碳排放量高、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的行业,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成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

  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配额”是一个重要关键词。据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此次纳入排放配额管控的企业是年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发电企业。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采用‘基准线法’进行配额分配,即对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限制。”钱国强告诉记者,碳市场主管部门根据电厂的发电量及其对应的基准线为企业分配配额。若企业获得配额高于其实际排放量,上述盈余的部分可以在碳市场中出售。发电机组燃料类型及发电技术不同,其对应的基准线也有差异。因此,运用基准线进行配额分配的方法,可以推动电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除了配额外,碳交易价格也备受关注。记者注意到,7月16日当天,碳排放配额交易开盘价为每吨48元;首笔交易价格为每吨52.78元,这与生态环境部此前预估的40元/吨平均交易碳价基本吻合。“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形成合理碳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有关负责人预测,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降碳计划的推进,免费碳排放配额将进一步收紧,未来碳交易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碳排放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表面上看与公共财政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前者是市场交易,价格机制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其他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则,后者更多的体现在为社会主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少强看来,其实不是这样的。要使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基本交易对象

关键字:   碳交易 绿色发展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