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科普“双碳”,《天天向上》现场教学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环境  发布时间:2022-02-22 18:26:22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2月18日,最新一期《天天向上》节目聚焦“双碳”领域,邀请到了国家“双碳”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和“双碳”助力团――碳中和主题公园总设计师黄通、青海省海南州塔拉滩光伏产业园代表唐婧、中国首批碳交易师朱伟卿、新材料设计师宋悠洋。

那么,为什么选择“双碳”作为一档综艺节目的主题?又要如何实现“双碳”?本报记者采访了《天天向上》导演组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读的。

为什么要聚焦“双碳”这个话题?

《天天向上》本期节目总导演陈静认为,近几年全球出现了多重极端天气环境问题,都是在向人类敲警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除此之外,还想向观众介绍实现“双碳”目标的正确做法,认识到能为新能源产业带来商机的同时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在本期节目主创导演谭宇锋看来:“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率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展现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但大部分的老百姓还处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天天向上》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大众普及什么是‘双碳’。”

为什么提出“双碳”呢?

“双碳”背后折射的是气候变化问题。据柴麒敏介绍,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带来大量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地球本身的反馈系统,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展,导致地球表面的植物覆被大量减少。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由于一方面碳排放增加,而另一方面碳吸收量在大幅下降导致的全球碳循环失衡的问题。

如何理解碳达峰呢?“就像爬岳麓山一样,爬着爬着就到顶点了,接下来就开始往下走,它呈现的是发展阶段的特征。”柴麒敏说,要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排放不再增长。

那又该如何认识碳中和呢?据柴麒敏介绍,将之前碳排放和吸收之间的失衡,重新带回到平衡的状态,就是碳中和。但只靠自然系统可能还不够,还需要增加一些碳移除的技术,从而重新回到一个中合的状态。之所以不叫“零排放”,是因为在翻译时融入了我国在人和自然和谐方面相关的中华元素。

对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柴麒敏看来,立足的国情特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二是能源结构偏煤。

2030年前的设定,是因为“一艘大船”的转向,需要一定时间,以重化工业10年的转型窗口期,谋求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2060年前的提出,是因为在2015年,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同达成了《巴黎协定》,其规定了要把全球的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以内,因此表示到2060年,与全球主要国家一起共同迈向碳中和。

“双碳”与生活有关吗?

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会做客《天天向上》节目时,在柴麒敏看来,以前安排参加的都是专业性的访谈,比如新闻“1+1”、焦点访谈等,这是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一开始有点顾虑,但想到能够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双碳”知识进行科普,也是将“双碳”政策体系中关于“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中的宣传引导方针落实到实处,特别是能让青年人理解感受到“双碳”的使命和魅力。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持续推动“双碳”进程,但是政府引领推动是第一步,还需要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然而,“双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吗?很多人认为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首先,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频度,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次,洪涝、台风、干旱、森林大火等气候灾害严重威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还会加剧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助力“双碳”呢?柴麒敏这样说:

一是要需求引导,多消费绿色低碳的产品,如节能家电、低碳电子产品,有条件的可以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二是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共交通;三是推动家庭智慧节能,从细节做起,注意节水、节电、节气。要在节能降碳的同时,不降低生活品质,那就要依靠新技术,比如家庭智慧能源管理,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案例,系统能够智能识别周围环境,对于不必要的消耗,可以自动转换到节能模式,这也成为未来生活发展的新趋势。

实现“双碳”是要做减法吗?

从专业角度来看,柴麒敏并不认同:

要鼓励多做“加法”。

过去30多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实践,很多都是在做经济的“加法”。一是经济效益,有很多大量的新增投资,比如,2020年对能源转型的投资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绿色低碳的市场总投资已经达到了万亿级的水平,我国十年来此类投资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大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二是社会效益,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到去年为止,就新创造了大概450万的就业岗位;三是环境效益,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源头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大幅降低常规污染物排放。

要智慧地做“减法”。

“限电限产”并不是我们所希望推动的“双碳”,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不是不排放,也并不是“一刀切”地限制传统产业的发展,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比如,钢铁行业在人们看来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但是未来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和工艺,比如氢能冶金。之前做过一个研究评估,在过去我国所实施的淘汰落后产能、减量置换等以效率为导向的精准产业政策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通过优胜劣汰,六大高耗能行业反而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利润增长,促使企业向高效益转型。所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对既有传统行业来说是一种“减法”,但对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来说,是一种“加法”,是对旧有产业的升级。

“一期九十分钟的节目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期节目主创导演谭宇锋说,《天天向上》导演组在选择助力代表时,从最地气(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最新颖(“双碳”衍生出的新兴职业)、最骄傲(全球最大塔拉滩光伏园)、最时尚(环保达人)等四个方向进行筛选。

在本期节目主创导演黄艺看来,碳中和主题公园代表着在提供日常休闲场所的同时能寓教于乐地科普低碳知识;碳交易市场和碳交易师朱伟卿象征着促进企业的“双碳”发展和未来的新兴职业;塔拉滩光伏园的建立不仅能进行光伏发电,还能改善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新材料设计师宋悠洋的到来能够教会大家如何把食物残渣变成新材料,再设计成好看的实用的生活物品。

本期节目主创导演陈斯认为,各方代表的加入,无论是时尚态度还是环保理念,都能够带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双碳”,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与“双碳”相关的行业中去,增强个人参与感,从日常生活和点滴举动的改变做起。因为践行“双碳”,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双碳”战略的实施贯穿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进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企业、人民群众等多方共同发力,坚持长期战略定力,同时务实解决短期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字:   双碳 《天天向上》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