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直面“以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的挑战;第一年“试水”,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路线逐渐明晰。在对“一刀切”“运动式减碳”进行纠正之后,中国如何奏响咏“碳”调?绿色转型如何带动经济发展?
在今年地方两会公布的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碳达峰、碳中和依然是个高频热词,广西、浙江、河北、重庆、甘肃等地均对“双碳”作出部署。这一次,“稳步”“有序”“科学”推动成为关键。在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上,“双碳”料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综观官方此前表态,今年推进“双碳”目标料将有四大重点。
其一,“减碳”不是减生产力。
去年,一些地方出现运动式“减碳”现象。有的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有的未立先破、盲目急进,有的认知不足、跟风表态。
针对这些情况,去年7月末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资料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发 三峡能源 供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他指出,应该着眼于形成新的绿色供给能力,在确保产业供给安全前提下平稳转换。
一些新的政策已经开始落地。包括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更科学地用碳排放的双控指标(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来替代能耗的双控指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等。
其二,减碳不等于“弃煤”。
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都以煤为主。面向碳中和,必须关闭矿井、停用煤炭吗?专家认为,在新能源替代尚未形成之前,用好煤炭十分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认为,不要一谈到“电力零碳化”就说“弃煤”。他认为,未来煤炭会成为一种保障性能源。火电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将会推动整个化石能源电力零碳排放,提供保障性电力和电网灵活性。

资料图:工人整理货物列车上的电煤。 胡国林 摄
今年,广西、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多省(区、市)在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提到布局新能源项目的利用,也重点部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去年11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设立2000亿元人民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煤炭企业也纷纷转型,比如: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美锦能源、陕西黑猫等多家煤炭上市公司均加码了煤化工业务。
其三,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去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曾将严查“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重点。今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仍将受到遏制。1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严禁违规“两高”项目建设、运行,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等。此外,包括河南、浙江、重庆、安徽等在内的多地也明确表示今年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资料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发 刘国兴 摄
在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看来,双碳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经济诸多层面的变革,其中就包括钢铁、电煤、部分化工品等高碳产业的减产。此外,碳中和还涉及清洁能源替代加速,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等工业流程的优化以及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设等。
其四,碳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12月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每吨42.85元,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
尽管当前碳市场交易量并不是很大,但是专家认为,后续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将被逐步被纳入交易体系中,其倒逼企业减排的效应也会更大。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认为,今后碳市场将迎来新的变化,比如:碳排放的配额发放基准将更加严格,配额可能从免费发放到引入拍卖机制,以及引入第三方的投资机构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等。(完)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我国首次开展道路货运行业碳排放底数摸排工作 2025-04-07 19:11:14
- 碳中和赛道业务大盘点:这些机会不容错过! 2025-04-01 09:24:56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新增企业约1500家 2025-03-30 17:30:40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湖北如何乘“绿”而起? 2025-03-30 17:27:59
- 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次扩围,钢铁企业影响几何? 2025-03-30 16:51:23
- 国家碳达峰试点究竟是什么?怎么申报?有什么好处? 2025-03-30 16:43:45
- 中法: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6:32:13
- 配电网碳足迹计量技术突破 国家电网新专利撬动碳管理新范式 2025-03-30 15:54:39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覆盖约30亿吨排放、1500家控排企业 2025-03-27 19:36:58
- 华尔街纷纷退出气候倡导组织的背后 2025-03-27 19: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