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政所重、群众所盼、企业所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减碳目标已定,重点是怎么减?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大量政策。接下来的关键是要围绕国家顶层设计,推动形成自上而下的执行与落地。
2022年重点是调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2022年推进“双碳”目标如何发力?在潘碧灵看来,一是着力围绕国家顶层设计细化具体的实现路径。各地方政府、各行业、各相关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双碳”实现路径。二是着力“三端”发力。从消费端看,各省应围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在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共同发力,推进节能提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生产端看,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及回收利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所需的技术研发体系布局。从固碳端看,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三是着力“双碳”目标的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碳排放监测能力、规范煤炭元素规范检测等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利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2年的重点应是调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022年应通过引导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升级,推动节能减碳协同和绿色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传统高碳产业的降碳。二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通过化石能源清洁化及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供给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整体实现高效用能、先进储能和智慧管能,充分挖掘我国清洁能源开发的潜力。三是摸清碳中和潜力,制定分区碳中和路线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对本报记者表示,应聚焦“减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紧扣“降碳”,大力推动能源革命;立足“低碳”,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围绕“固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着眼“控碳”,大力完善政策体系。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一项多维、立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需要在经济结构、能源消费、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对本报记者说。
低碳产业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潘碧灵指出,碳减排货币政策支持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税等都是“双碳”目标下的产物,是环境经济政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后续围绕“双碳”目标的推进将会推出更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支撑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在给绿色投资带来很多机遇与机会的同时,也给低碳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全新的发展机遇。”潘碧灵举例说,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低碳产业在“双碳”政策工具的推动下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政策工具既有约束性功能,也具有激励性功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长期发展有望催生规模巨大的新型绿色产业。”陈利顶说。 陈利顶认为,这些机遇可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市场,能源转型需要储电容量、输配电基础设施、软件公司以及电网现代化技术设备(如蓄电池)制造商广泛参与。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充电基础设施及新能源汽车(低碳卡车)技术需求巨大。三是中国工业能效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需要能源服务公司以及材料和能效技术制造商的先进技术和服务。四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建设投资市场,未来绿色建筑技术、建筑结构材料、供暖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的能效改进技术和项目需求巨大。因此,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主动求变、科学使用政策工具,应对“双碳”战略带来的变化。
灵活使用“双碳”政策工具
在“双碳”目标下,应如何灵活使用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工具?潘碧灵表示,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仍未成熟,全国性碳市场刚刚推出,未来会逐步将八大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碳税则是对碳市场的必要补充,实现全国企业环境经济政策减碳的全覆盖。 “在现阶段,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是关键,下一步再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分阶段渐进式推进碳税,将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发挥到最好效果。”潘碧灵如是说。 陈利顶认为,要明确政策定位。税、费和交易权均为经济学的重要工具,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市场经济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更适合特定领域。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使用政策。通过碳税促进全社会减碳,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减碳,需要做到分类施策、因地制宜。要打破行政壁垒,激活政策工具效能。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科技支撑。宋鑫认为,未来要深挖“低碳”创新性技术,包括“低碳”节能技术、“低碳”绿建技术、“低碳”环境治理技术。强化“零碳”先进性技术,包括“零碳”能源技术和“零碳”储能技术。布局“负碳”前瞻性技术,包括CCUS技术、碳汇技术等。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2024年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 2024-12-07 12:54:41
- 全球碳市场现雏形,中国需找准定位 2024-11-16 15:30:54
- 在巴库,中国是什么颜色? 2024-11-16 15:14:25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24-11-16 15:04:12
- 全球升温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6 15:02:51
- 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六次气候资金高级别部长级对话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4:56:26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2024-11-16 14:54:32
- 这个全球最大基地,远期供热将覆盖2亿平方米! 2024-11-16 14:53:06
- 诚邀加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4-11-12 19:35:21
- 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11-12 1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