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创建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怎么推动能源革命?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市场资讯  发布时间:2022-03-08 15:33:18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创建“双碳”经济示范区、多举措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加大跨区可再生能源配置建设、加快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等多项建议。

  刘汉元:建议为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

  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

  允许相关企业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

  张新:“十四五”期间,新疆在电源发展方面将以清洁、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充分发挥新疆资源禀赋的优势,全力服务新疆能源的低碳转型发展。

  以新疆为试点,通过“源网荷储”模式,推动一批使用绿电的、能耗水平优于行业标准的先进高载能项目落地,打造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源网荷储工业园区。

  沈南鹏:“双碳”目标可释放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东西部互补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共享引擎,有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不让西部在“存量减碳、增量避碳”的产业发展中掉队。打通西部“点绿成金”的转化通道。

  张传卫: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新能源供应体系,是加快农业农村电气化、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保障。

  通过创建全国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将有力推动构建“双碳”经济新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多措并举推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围绕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再生能源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刘汉元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刘汉元进一步表示,如按2021年平均价格70美元/桶原油计算,等效能量的电价成本约为15美元。“当前光伏已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降到相当于15美元/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刘汉元表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制造光伏系统每产生1吨碳排放,其产品发电后每年将减少33吨碳排放。

  刘汉元分析,从能源的投入产出角度看,生产1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需耗电300千瓦时左右,而1千瓦系统每年可发电约1500千瓦时。“这意味着,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其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

  从维护能源和外汇安全的角度考虑,刘汉元称,我国完全有条件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

  刘汉元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主力军,可再生能源将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多举措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在刘汉元看来,光伏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各地对相关政策理解有所差异,一些地方仍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的实施进程。

  为推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刘汉元准备了关于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以及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等建议。

  刘汉元建议,为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2021年出现的电力短缺,根本原因在于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刘汉元表示,光伏产业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可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满足能源转型需求。

  同时,刘汉元建议,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他认为,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将其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将真正实现电动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刘汉元还建议,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具体措施包括允许相关企业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

  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19.550-0.17-0.86%)董事长张新:助力“双碳”目标加快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

  “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已经势在必行。加快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围绕发挥新疆自然资源优势、助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话题,张新提交了加快构建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将准东打造为国家煤炭转型高质量发展保供基地等多项建议。

  加快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

  张新表示,“十三五”以来,新疆电网新能源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西北第一,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2303亿千瓦时,新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1.1%,较“十二五”提升28.1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新疆在电源发展方面将以清洁、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充分发挥新疆资源禀赋的优势,全力服务新疆能源的低碳转型发展。

  张新说,加快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新疆资源禀赋明显,风能资源总储量、太阳能(9.530-0.36-3.64%)年辐射照度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新能源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为保证新疆地区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利用,保障国家下达的各项新能源消纳任务完成,需要依托新疆风光综合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新疆新能源大基地,提升新能源电力电量占比,助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服务“双碳”目标,确保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

  张新建议,围绕国家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的总体要求,在新疆科学布局规划一批千万千瓦级和亿千瓦级风光新能源基地,加大清洁煤炭利用推进煤电低碳转型,合理配置火电、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基地增加风光电源的调峰消纳能力。以新疆为试点,通过“源网荷储”模式,推动一批使用绿电的、能耗水平优于行业标准的先进高载能项目落地,打造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源网荷储工业园区。同时,加快启动在哈密、准东、巴州等地规划建设疆电外送第三、第四、第五条特高压通道,将新疆的风光煤水综合能源资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打造新疆经济发展新引擎。

  让准东成为国家煤炭转型

  高质量发展保供基地

  “实现准东煤大规模、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新疆煤炭资源有效利用、推动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张新说,新疆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储量达到3900亿吨,已探明储量2136亿吨,占全国储量的7%。准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西气东输”“疆电东送”能源基地,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煤炭资源优势明显,准东煤层具有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优、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为有效推动准东优势资源就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张新建议,国家加快推动将准东打造为国家煤炭转型高质量发展保供基地,参与全国煤炭市场供应,重点支持安全、智能、绿色的先进优质煤矿进一步释放产能,并在国家和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给予支持,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同时,鉴于准东大型露天煤矿承担保障南疆地区民生用煤任务,对列入国家和新疆增产保供煤矿在核增产能指标购买给予特殊的差别化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算好“西能东输”经济账打造区域间融合发展新引擎

  “‘双碳’目标可释放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东西部互补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共享引擎,有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表示。

  “算好三本账”

  沈南鹏表示,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区域共富、系统推进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双碳”目标可释放出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区域间互补融合提供新的共享引擎。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减少东西部差距,须重点算好三本账:

  一是算好“西能东输”的经济账,把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随着东中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半径不断向西延伸,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无论是为东中部负荷中心提供绿色电力,还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都将发挥重大作用。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大幅提高,西部地区的风、光、水电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绿电送出去、电费收进来”的想象空间巨大。但至少目前,跨区域消纳不足、电网调节等仍在制约西部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如何破解西部有电发不出、发出卖不掉等难题,值得认真研究。

  二是算好“产业转移”的效益账,不让西部在“存量减碳、增量避碳”的产业发展中掉队。西部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东部“腾笼换鸟”后的碳排放密集行业,如钢铁、水泥、石化等。随着碳排放成为产业发展的约束因子,西部可能会面临低碳发展成本更大、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西部也会有产业升级需求,要从源头净化增量,为高效产能的发展腾出空间。面对碳排放约束,西部如何在产业转移中做到既接得住、更接得好,是时代给出的一道考题。

  三是算好“固碳增汇”的生态账,打通西部“点绿成金”的转化通道。西部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广袤的沙漠戈壁更是重要的风光发电基地。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当地人民的金山银山,让保护环境者不吃亏,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仍有不少大文章可做。

  打造区域间互补融合新引擎

  “双碳”目标可释放出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减少东西部差距,为区域间互补融合提供新的共享引擎,沈南鹏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跨区可再生能源配置建设,落实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合理承担相应清洁电力发展责任。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通道建设,保障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送。在地区层面,一方面稳步提升东部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形成西部稳定输电、东部稳定消纳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发挥东部技术资金优势,支持西部重点发展特高压输电和储能技术,提升电网灵活性和调峰能力。

  二是以单位GDP碳排放考核带动换道领跑,让清洁能源产业在西部就近壮大。西部要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产业规划中既要免短痛更要避长痛,警惕能源禀赋可能带来的产业锁定,把单位GDP碳排放作为产业承接的新标尺,让风光电等产业就近布局,带动当地摊薄工业碳强度和扩大就业税收。此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中西部共建零碳产业园,吸引东部优秀制造企业入驻,把零碳产业园绿色用电的碳排放和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优势。

  三是做实碳贡献的量化和补偿。扩大西部地区风光电发展的土地供给,让西部减碳贮碳固碳地区得到更多实惠。荒漠减碳、生态固碳,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由于价值核算分摊的困难,西部大都存在生态补偿不足问题。引入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等标准,摸清生态碳汇家底,让西部的碳贡献可度量、可核算:形成合理生态补偿机制,用市场化手段做到添绿又生金;按“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将西部生态碳汇项目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从固碳和增汇潜力中得到更多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能(26.640-1.04-3.76%)董事长张传卫:创建“双碳”经济示范区力推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准备了10项建议,主要聚焦创建“双碳”经济示范区和构建新型乡村能源体系等方面。“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新能源供应体系,是加快农业农村电气化、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保障。”张传卫说。

  在大湾区创建“双碳”经济示范区

  “‘双碳’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开辟出我国‘双碳’经济的新模式,重塑我国经济竞合新格局。”张传卫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翠亨新区打造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经济产业要素集聚具有非凡意义。

  张传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14%左右,能源需求巨大。通过创建“双碳”经济示范区,可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属地化、绿色化,保证湾区未来能源的安全供应和结构转型。通过创建全国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将有力推动构建“双碳”经济新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他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为契机、广东率先实现“双碳”目标为牵引,在联通深港、位于三大自贸区中心位置的翠亨新区创建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聚焦“双碳”新经济融合示范,建设“双碳”经济国际科创中心,通过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基础研究优势与珠西的产业转化优势,推动“双碳”创新科技和创新金融的有效深度融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双碳”经济创新中心、产业中心、高新企业集聚中心和粤港澳“双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双碳’经济会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它开辟的不仅是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更是一个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新模式。”张传卫表示,“双碳”经济将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新生态,并加速工业领域低碳化转型,“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电网结构调整及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能源供应链低碳升级的重点领域,相关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专业服务等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把新能源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张传卫还围绕构建乡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绿水青山的保护和风光储资源一体化开发建设提出建议。

  “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新能源供应体系,是加快农业农村电气化、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保障。”张传卫称。

  当前,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村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低。张传卫认为,农村人口分散化特征较为明显,集中的农村能源市场难以形成,造成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规模化运营水平低,能源普遍服务能力不足。

  他建议,通过风光储一体化的开发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融合规划,清洁能源将成为三农经济新的动能和新的增长点。而且,无论结构还是布局,未来乡村的能源都应该立足清洁低碳。

  “牵引经济,把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力。”张传卫表示,新能源作为低价能源,安全、清洁、可靠、绿色。新能源的乡村建设,使农民既是能源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更是绿色能源的受益者。像风电和光伏项目就是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让闲置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便捷、稳妥路径之一。通过开发“工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可以实现“清洁能源工业+农业生产+休闲农业”的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字:   “双碳”经济示范区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