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碳”先机,向未来!看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22-03-31 16:27:00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去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要力争于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计划。此后,碳达峰与碳中和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热词”。实现“双碳”目标,对中国和人类意味着什么?又会为中国的工业体系以及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带来怎样的改变?

何为碳达峰

碳达峰,即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排放净值逐步降低。

何为碳中和

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

实现“双碳”目标的源头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绿色发展、推动碳中和已迫在眉睫。

打破平衡的临界点

自从学会用火,人类一直使用树木的枝干作为燃料。燃烧它们当然会排放出二氧化碳,但这些植物活着的时候,也曾经把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存在体内,直到成为燃料的时刻到来。所以说,人类曾经长时间活在一个“碳中和”的世界里,直到煤炭进入人们的视野。

持续了2000多年的利用煤炭的历史,特别是进入蒸汽时代之后那几个世纪的时光,急剧地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作为化石燃料,煤炭承载了史前时代的生命长年累月积攒的二氧化碳。而因为人类的举动,它们被迅速地排放到空气中。对其他一些化石燃料,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则加剧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温室气体的进程。

终于,我们站到了又一个打破平衡的临界点上。这一次,中国承担起扭转局面的责任,承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

云南昆明的白鹤滩水电站

重塑能源供应链

在蒸汽时代之后的电气时代,人们也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来获取稳定的电能。但人们也知道,有一些产生电能的方法无须化石燃料。而且,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这些资源可以无限再生,比如水、太阳和风。

广东韶关仁化县的光伏发电站

电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那么想要实现低碳的全天候供电,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让电网更具“弹性”――太阳能发电站不会因为“天太黑”而失灵,风能发电场不会因为“风不吹”而瘫痪,水电站也不会因为遇到枯水季,发电量就出现波动。

近年来,我们都见证了中国纯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兴盛。在大城市的滚滚车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纯电动汽车的身影,它们正在占据化石燃料的份额。而让这些电能有一个清洁的、对环境更为友好的“源头”,便是接下来科研人员努力的目标。

“捕碳”带来的希望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另一种思路,是将它们“捕获”而后设法固定下来,这便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这个领域,中国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地下,在帮助人们开采石油的同时,完成对二氧化碳的封存。

在中国的一些油田里,石油“沉睡”在细密的岩石当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水力压裂技术,很难把岩石里的石油“顶”出来。但如果采用二氧化碳,这项难题便迎刃而解。在注入油田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容易达到超临界状态,从单纯的气体变为密度接近液体,黏度接近气体,扩散性能则远远超过液体。此时,二氧化碳可以帮助这些难以开采的石油更容易流出来。而与此同时,作为CCUS的终点,二氧化碳也被封存在地下,直接贡献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履行对全世界的承诺,中国正在运用最新的技术,引导工业体系加速转型。我们终将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用更为清洁的方式获取能源,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之道。

地球并不需要人类来保护,但人类需要保护地球,因为那就是保护未来继续生存的希望。在走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征程上,中国正在努力为全人类“扳回一局”。‍

关键字:   看中国 实现“双碳”目标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