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突破、系统的集成和工程的应用是碳达峰中和实现的关键!
2022年5月13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了我国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名单中包含储能、风电、光伏、氢能、核能等直接或支撑减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还包括百万吨级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等!
2021年度部分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部分名单
此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应急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出台系列国家标准,涉及很多碳中和技术。
此前,《北大金融评论》发布“双碳”目标下的技术路线图,包括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2条主路线。其中,减少碳排放包括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减排和金融减排支持3条路线,增加碳吸收又包括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2条路线。如此逐级细化,得到完整技术路线图(该图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为了便于阅读,将上图分成2部分(请横屏观看)。
低碳前沿技术: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可控核聚变、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图1:中国粗钢年产量及增速(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与钢铁行业相关的节能技术装备目录
建筑全过程能耗和碳排和数据分析:
碳中和目标下建筑碳排放情景:
能源电力说整理版本如下: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目前出台的最顶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关于碳达峰中和技术,提到: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
就中国国情而言,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已成为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重点领域,这些行业如何发展低碳技术?我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总体可划分为三大领域。一是电力行业领域,目前我国每发一度电要排放二氧化碳0.8―0.9公斤,如果每度电的耗煤量降低1克,全国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750万吨。因此,应集中精力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火电减排,实施“绿色煤电”计划。这将主要依靠开发煤清洁转化高效利用技术和提高燃煤发电效率实现,其中提高燃煤发电效率能实现15%的减排。目前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效、洁净的煤发电技术,主要涉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等技术。二是材料和制造领域,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一为金属材料制造。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6.6亿吨,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4,每生产1吨钢,采用高炉工艺将排放2吨二氧化碳,电炉工艺排放1吨二氧化碳。钢铁工业必须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推动节能减排。二为高分子材料,2009年,我国生产塑料达4000万吨,如果以石油路线制备的高分子材料为例,有估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2-5吨原油,排放二氧化碳4-8吨。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稳定化技术,提高材料服役寿命,从而节省石化资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另一方面可通过应用生物基及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直接以可再生资源替代石化资源,同时加快发展高效的回收利用新技术。如果从原料到回收处理形成产业链,以年产1000万吨生物基材料为例,单位产品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以上。
图2:粗钢主要生产工艺路线资料来源:国际钢铁协会,远东资信整理
《研究报告》显示,2005-2018年期间建筑全过程能耗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00-2018年全国能耗重心南移0.9度(纬度),碳排放重心南移1.1度(纬度),移动趋势较为明显。
建筑全过程能耗和碳排放测算:
关键字: 碳中和技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三地首次联合发布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 2025-03-21 12:42:22
- 以技术驱动绿色变革,领跑新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2025-03-02 19:47:05
- 我国零碳制氢技术连获重大突破 2025-02-19 16:38:31
- 近零碳服务区、零碳高速路、绿色养护技术——高速公路 逐绿而行 2025-02-12 14:39:00
- 低碳零碳燃料系统研发中心在湖北当阳揭牌成立 2025-02-12 14:36:55
- “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多项成果成功发布 2024-11-16 16:54:52
- 以“绿”焕发电解铝“第二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报道 2024-11-16 16:42:48
- 深圳碳中和取得基于碳中和的生物炭负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专利 2024-11-06 11:05:38
- 中国水务在农田水利实现新突破! 2024-11-05 12:34:22
- “零碳论坛”、技术标准、项目路演…… 一大批重大成果和绿色创新项目亮相深圳国际低碳城 2024-11-01 16: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