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广州10月29日电(刘婉秋)“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加深了对绿色‘一带一路’与气候投融资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研学之旅受益匪浅。‘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巴西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部经理玛尔塔(Marta Bandeira de Freitas)在结业仪式上发言说。
10月15日-26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指导、“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顺利举行。此次研讨班设置以“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绿色低碳”等为主题的精品课程,安排数场生动鲜活的现场教学,结合考察研学、现场调研、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为来自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巴西等13个国家21名学员开展多方面的交流讨论。
交流绿色发展经验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通过经验分享、技术支持等方式,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要求,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而发达国家提出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迟迟无法兑现。在此背景下,举办以气候资金为主题的研讨班意义重大,是中国务实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的具体行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在开班仪式上说。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长崔丹丹对研讨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学员们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与碳金融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把研讨班打造成为全球绿色创新领导者能力培养的示范项目。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表示,中方与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等国已开展务实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正在探索与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规划、绿色投融资、气候金融等方面开展合作,期待与各国不断深化合作,继续开拓环境与气候合作新领域。
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和气候变化多重挑战
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减贫、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印度尼西亚、洪都拉斯等发展中国家来说迫在眉睫。
印度尼西亚在气候融资方面仍面临挑战。印尼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财经分析师马斯万(Putra Maswan)在采访中表示,在气候融资方面,印尼每年需要约200亿至250亿美元才能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过去五年中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对农业的依赖,洪都拉斯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洪都拉斯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项目协调员艾米莉亚(Emilia D Vicente Mendoza)表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毁林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了气候脆弱性。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财政部财政司司长米尔(Mir Reza Ozgen)表示,南南合作是中国对知识转移、合作和分享的承诺,各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中国经验与智慧,为各国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机会与平台。
陈志华表示,截至目前,中方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采取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等方式,并为120多个国家培训约2600名气候变化领域官员和技术人员。
加强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合作将迈向新高度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促进与践行国际合作、特别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加强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的建设与合作也将迈向新的高度。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伙伴关系及发展部主任朱云在结业仪式上表示,通过这次研讨班,我们更加坚信,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未来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实现互利共赢。
12天的时间里,来自不同领域的二十多名授课专家系统地介绍了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行动和经验,分享了中国实践经验,全体学员前往浙江省安吉余村等多地开展深入调研,对于进一步凝聚合力协同提升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促进形成互助共进、互惠共赢的绿色金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讨班得到了中共湖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大力支持。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共同观看了研讨班精彩视频集锦短片,朱云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齐晔向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研讨班在集体合影中圆满落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东方证券联合权威机构发布《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2024)》 2024-11-16 15:47:42
- 厦门国际银行:“碳”寻绿色金融路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4-11-16 15:45:04
- 青海积极探索以碳账户建设为特色的绿色金融模式 2024-11-16 15:43:53
- 碳排放配额也能贷款!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又一碳金融产品落地 2024-11-16 15:42:08
- 兴业银行获2024零碳国际气候峰会“ESG年度金融机构实践先锋”奖 2024-10-31 08:37:45
- 刘晓:纺织业的转型金融,盛泽项目具备示范意义 2024-10-30 16:04:53
- 深圳绿色金融又添生动实践,七大维度详解“降碳贷” 2024-10-31 07:28:14
- 深圳碳金融新模式变“绿”为宝 全国首单碳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 2024-10-30 15:56:19
- 紧跟“双碳”风口 银行深化碳金融布局 2024-10-30 15:55:14
- 绿色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2024-10-30 15: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