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思考,来源于笔者曾花了不少时间,研究碳足迹要求与产业转型和减排之间的关系。
包括欧盟在内的多国、多地区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但新《电池法案》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碳足迹要求的强制性政策,它将碳足迹作为欧盟市场准入规则之一,并可能成为决定未来电池产业在欧盟市场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笔者写过,欧盟把碳足迹作为准入类规则,是为了保证欧盟自己的供应链安全,为了让电池厂到欧洲去发展和生产,从而为强化欧洲的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和竞争力做保障。
但彼时,心中还是有三个疑问。第一,碳足迹真的跟减排毫无关系吗?第二,如果有关系,那会是什么呢?第三,碳足迹在转型中到底是什么定位?
后来心中逐渐有了答案,第一,碳足迹与减排是有关系的;第二,它让下游消费端承担碳足迹责任,既帮助下游接受上游转型的成果,也传导一定的成本;第三,碳足迹本质上是一个消费端驱动政策,而非许多人认为的生产端驱动政策。
欧盟减排的核心三支柱是欧盟碳市场EU ETS,努力分担条例ESR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法规LULUCF。但无论是EU ETS还是ESR,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对消费端的驱动力不足,导致生产端的碳排放成本无法有效传导至下游,最终使产业发展和完成减排目标都承担一定的风险。
对于钢铁、铝、化工等行业而言,一旦减排成本急剧上升,但缺乏有力的政策或市场需求来促使下游消费者分担这部分成本,那最终可能会出现两个结局:一是大企业苟延残喘,把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小企业则可能直接倒逼;二是供给减少,再加上进口门槛或限制,导致下游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为了维持盈利,生产商可能会提高最终产品价格,然而,这样的涨价策略,虽然本国市场可能承受,但会使出口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产品在全球市场将失去价格竞争力。
因此,EU ETS中目前唯一完全进行有偿配额拍卖的行业是发电行业,因为该行业的碳成本能在欧洲电力市场中自由传导,欧盟的电力现货价格由边际出清机组决定,当电价中的碳价过高时,消费者会调整用电计划,降低需求,进而向上游发电企业传递需求变化的信号,促使其调整发电计划。理想情况下,通过合理的价格信号在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传导,不仅能降低碳排放,还能减少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市场成本,从而保持市场的动态平衡。
ESR也是如此。欧盟虽然对成员国提出了减排目标,但各国实际上缺乏切实可行的手段来完成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执行工具,这些责任便只是“空中楼阁”,难以真正落地。
其实,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产业转型发展,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即使不能推动世界变得更好,也至少不要让现状变得更糟。因此,如果政策的设计不考虑消费端的参与和激励,只是在生产端硬推措施的话,不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减排目标的角度,都会造成链条不闭环、不完整的结果,强行推动不仅不利于气候变化的应对,反而会阻碍产业发展,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所以,碳足迹、EU ETS2、可再生能源指令III(RED III)中对于道路交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这类作用于下游消费的政策就出现了。这类政策的共同特点是,责任方都是消费端,或者是能向消费端直接、自由传导碳排放成本的上游(比如燃料供应商,传导模式与电价类似);他们在碳成本传导链条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是决定供给模式和需求模式的核心。
比如,在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产业链条中,大部分的排放来自于上游的原料端生产,而作为链主和最终的产业链消费者,车端和电池端能决定对上游的采购量,以及是否接受上游的生产模式,是否愿意为上游减排成本买单。所以对电池行业提出碳足迹的约束,实际上也是为上游的成本疏导建立了一条政策路径。
再比如,对于道路交通而言,大部分的车主则是交通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实际执行者。在EU ETS 2中,汽车燃料供应商承受碳排放成本压力后,将成本向燃油车使用方传导,一旦油车成本高于电车,会迫使消费者放弃油车,转向电车,完成对燃料需求的压减目标,也同时促进电车的发展;而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在RED III中,欧盟则提出了道路运输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至少29%,或者到2030年温室气体强度减少至少 14.5%的目标,当消费者从油车转向电车后,通过电价或者其他方式的引导,最终完成此道路交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
虽然以上措施,最终实施还尚有时日,但政策设计的逻辑清晰可见,均是考虑拉动消费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市场平衡。
碳减排政策中的消费端措施只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他转型政策,如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电力系统脱碳,也都进入了推动消费模式转变的“消费端中心”时代。例如,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回收与再利用,而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对消费市场的管理;同样,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极速发展,如果没有消费端的配合,将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转型和稳定运行。
不仅是欧盟,其他处于转型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或许都会迎来“消费端中心”时代。世界的改变是从生产方式升级开始的,因为相比起改消费方式,对生产端的集中管理和集中支持是更加简单快捷的方式,在初期也能迅速达成一定的成效,但如今,无论是为了提升竞争力,还是为了确保产业和能源安全,消费者的深度参与变得至关重要。无消费,不市场,对于转型发展而言,生产和消费缺一不可。
因此,在笔者看来,经过多次变革,全球发展已经步入了“消费端为中心”的时代。未来的全球政策必将更加全面地考虑消费端的参与与权利保护,这是市场规律的必然,也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关键字: 全球绿色转型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碳中和赛道业务大盘点:这些机会不容错过! 2025-04-01 09:24:56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新增企业约1500家 2025-03-30 17:30:40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湖北如何乘“绿”而起? 2025-03-30 17:27:59
- 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次扩围,钢铁企业影响几何? 2025-03-30 16:51:23
- 国家碳达峰试点究竟是什么?怎么申报?有什么好处? 2025-03-30 16:43:45
- 中法: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6:32:13
- 配电网碳足迹计量技术突破 国家电网新专利撬动碳管理新范式 2025-03-30 15:54:39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覆盖约30亿吨排放、1500家控排企业 2025-03-27 19:36:58
- 华尔街纷纷退出气候倡导组织的背后 2025-03-27 19:35:32
- 生态环境部发布碳市场扩围方案! 2025-03-27 19: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