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2025 双碳利好大盘点,迈向绿色新征程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5-03-15 14:04:05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2025 年,作为中国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与 “双碳” 目标落地的关键节点,一系列重大利好消息纷纷涌现,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盘点这六大利好,感受绿色发展的澎湃脉搏。

一、政策引领,零碳园区建设全面提速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零碳园区建设成为今年的一大热点。2024 年 12 月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 “零碳园区”,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要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据估算,仅国家级经开区在 2025 年就能至少启动 300 个零碳园区的创建工作。零碳园区不仅有助于园区自身实现低碳转型,还能带动周边及上下游绿色产业集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从方案编制到落地验收,一系列环节都将催生出众多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对接、产业建设与招商引资。

二、产品碳足迹体系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为应对外贸 “碳壁垒”,我国在产品碳足迹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工作指引》重申了 “2027 年前制定 100 项和 2030 年前制定 200 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的目标。《试点名单》确定了锂电池、光伏产品、钢铁等 10 类重点产品。我国多地如深圳、山东、上海、广东等地已在产品碳足迹管理方面开展实践。这一系列举措是我国向推动工业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打造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三、CCER 方法学扩展,碳市场前景广阔

生态环境部秉持 “成熟一个,发布一个” 的原则,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方法学从 4 项扩展到 6 项,涵盖能源、林业、交通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丰富了 CCER 市场的项目类型,为不同领域的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参与机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低碳项目,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我国碳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扩容,2025 年碳市场无论是覆盖行业还是交易价格都备受期待。预计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大概率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将使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过半,巩固全球最大碳市场的地位,同时提升碳市场能力建设,帮助国内相关出口企业对冲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冲击。

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2025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能源系统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未来,能源行业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部署,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发展活力。这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变,为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五、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绿色金融在 “双碳” 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 “双碳” 工作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一方面,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拓宽了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如给予贴息、税收优惠等。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将为 “双碳” 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资金动力。

六、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科技创新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在 2025 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在能源管理、碳排放监测、绿色生产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精准调度和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利用大数据可以对碳排放进行更准确的监测和分析,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确保碳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此外,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如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 “双碳” 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2025 年的这六大利好,从政策到市场,从能源到金融,从技术到产业,全方位地推动着我国向 “双碳” 目标大步迈进。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绿色、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   2025 双碳利好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