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碳捕捉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4-07 20:11:15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全球多国碳捕捉和封存(CCS)/碳捕捉、封存与利用(CCUS)项目近期出现实质性进展,这似乎预示着日趋成熟的碳捕捉技术正加速迈进规模化阶段。

图片


在碳治理领域,碳捕捉和封存(CCS)以及碳捕捉、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因为高成本投入和技术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但全球多国CCS/CCUS项目近期出现实质性进展,这似乎预示着日趋成熟的碳捕捉技术正加速迈进规模化阶段。


多国碳捕捉项目进展显著


3月2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日前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预计10年累计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2023年6月,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投用中国海上首个CCS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近13000小时,回注二氧化碳超18万吨。


同一时期,挪威北极光CCS项目第二阶段做出最终投资决定,计划将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能力从第一阶段的每年150万吨提高到至少500万吨。第一阶段将于今夏启动,首批二氧化碳将通过110公里管道运送到北海海床下2600 米处的海上封存点永久封存。第二阶段扩建工作以现有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为基础,增加陆上储罐、新建码头、增加注入井以及新建二氧化碳运输船,预计将于2028年下半年完成并投产。北极光CCS项目集中了不同的碳运输和封存技术,包括运送液态二氧化碳船舶、接收终端、将液态碳注射至海床的输送管道以及海床设备等。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国会于3月通过一项推动CCUS技术发展的法案,旨在将CCUS视为国家经济增长新动力。马来西亚计划今年启动该国首个CCS项目Kasawari,预计每年捕获400万吨二氧化碳并注入M1油田。马来西亚石油管理局表示,在马来西亚16个枯竭油田中,已经确定了超过46万亿立方英尺潜在碳封存能力。


马来西亚石油管理局高级副总裁Mohamed Firouz Asnan表示,除了为本土项目提供碳封存解决方案,还将向第三方提供过剩封存容量,从而将马来西亚打造为区域CCS中心。“60%的封存容量分配给马来西亚,剩余40%提供给第三方。”他说。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维姬·霍尔卢布将二氧化碳描述为提高油藏产量的重要工具。“二氧化碳泵入储层提取原油的效果比水好得多,我们利用这种方法从常规油井中可以回收75%的原油,而之前的回收率为50%。”她表示。


高成本仍然制约商业落地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洞察在《2025年清洁技术主要趋势》报告中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CCUS项目的里程碑之年,预计将有约7000万吨碳捕捉能力获得最终投资决定。


当前,各地区相继宣布的碳管理战略显著减少了CCUS项目的不确定性,超过50%的预期碳捕捉能力位于已建立具体碳管理框架的地区。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洞察指出,碳管理目标结合创纪录的碳承购协议创造了有利环境,为未来几年CCS和CCUS项目部署奠定基础。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约有700个CCS项目正在筹建中。市场预计,随着未来10年更多商业CCS项目落地,CCS技术中期减排价值将得到验证。不过,截至目前,高成本仍然是制约CCS和CCUS技术商业落地的主要挑战。


美国碳捕集联盟执行董事Jessie Stolark表示,美国已宣布CCS项目超过275个,如果没有税收抵免,这些项目几乎都会消失。“CCS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业内一直在寻找经济上可行的CCS技术解决路径。截至目前,CCS工业规模设施整体进展缓慢。”


去年10月,英国宣布,将在未来25年投资284亿美元支持英国首批CCS项目,其中3/4资金来自消费者。这随即在英国国内引起争议,对于政府让民众为CCS技术“买单”表示担忧。对此,英国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2月公开表示,英国政府没有有效评估此举对家庭和企业的财务影响,将在无形中给经济和民生带来很大影响。


“在英国,CCS仍然是一项未经证实的技术,我们担心这将对消费者和工业电费产生重大影响。”公共账目委员会主席杰弗里·克利夫顿—布朗强调。


工业碳移除承诺不断增长


挪威北极光公司海事经理Conner Love表示,CCS市场与5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还是新鲜事物,被认为具有潜在高风险,因为投资回报率未知。但现在,仅北极光CCS这一个项目就可以迅速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的船队,包括大约10艘二氧化碳运输船。“这足以证明,CCS技术潜力大、市场潜在价值高,未来会有更多参与者。”


油价网援引一份预测报告称,2024—2031年间,全球CCS市场将以1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这主要受到公共和私营部门投资增加推动。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增长将较为明显,这两个地区主要围绕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或燃料的碳利用技术、大规模碳储存中心建设这3个方面发力。


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DTechEx预计,到2045年全球碳捕捉能力将达到每年25亿吨,这意味着2025—2045年间CCS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5%。


IDTechEx指出,碳捕捉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由于能源需求高,所以成本投入仍然很高。为了降低碳捕捉成本,业内正在开发其他替代技术如新兴溶剂,吸附剂、膜,低温方法等。


当前,工程碳移除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直接从大气中捕获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尽管成本高昂,但过去3年,工业碳移除承购协议却不断增长,这反映出企业对此类技术的高度兴趣,以及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不过,现有碳移除项目在质量方面仍面临挑战,这推动了对高质量解决方案的需求,如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和生物质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洞察指出,去年工程碳移除承购协议中,生物质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占据87%的份额。由于生物质能碳捕捉与封存项目规模较其他工程碳移除项目更大,使其成为扩大碳移除颇具吸引力的领域。

关键字:   碳捕捉技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