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武昌区中碳登大厦内,湖北中科光年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冯乐正带领团队成员通过数字技术为高端制造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病”,帮助企业既省电、省钱又环保。
“公司里很多湖北同事辗转多地后总在想,为什么不直接回家乡干一番事业?”回忆起来到武汉创立分公司的初衷,在武汉土生土长的冯乐介绍,去年,他们这支以湖北籍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团队在母公司广东中科光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支持下,毅然将华中总部落子武汉。吸引他们的,不仅是乡情召唤,更是武汉在“双碳”领域的战略地位——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扎根武昌,7个省份共建的碳市场枢纽在此运转,300余家涉碳企业形成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武汉‘双碳’产业走在全国前列,这正是节能技术企业的黄金赛道。”冯乐坦言,作为专注于高端制造生产环境控制优化的数据科学类企业,公司落户中碳登大厦意味着站上产业制高点。面对这座汇聚70余家龙头企业的“双碳地标”,冯乐与团队成员带着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系统参与多场路演,最终与“双碳”发展服务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大厦内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之一。
在光谷某半导体洁净厂房,恒温恒湿车间生产环境背后是每年上亿元电费支出。为此,“中科光年”针对这类高端生产环境的高能耗场景研发了高精度预测模型算法,不用拆改设备就能让车间温度控制精确到正负1℃,空气处理系统能耗降低20%以上。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科光年”与小鹏汽车合作的喷涂车间烘干环节节能方案让天然气用量减少了15%,还让车漆烤出来的光泽度更漂亮了。
“节能技术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冯乐介绍,公司与“襄投能源”合作,通过优化锅炉运行算法,将襄阳地区集中供热整体能源成本降低30%。目前,团队正与武汉大型设计院、购物商场接洽,力图将节能经验复制到更多场景。
如今,武汉“双碳”产业政企协同的创新生态加速形成,武昌区建成的“武碳通”平台已集聚19家金融机构,促成碳相关融资超过300亿元,总规模200亿元的碳达峰基金、绿水零碳基金构建起资本矩阵。像“中科光年”这样的科技企业则成为串联起碳交易、碳金融、碳科技的关键节点。
“我们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端人才,又培育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冯乐表示,公司研发团队已吸纳武汉高校30余名毕业生,并参与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的产学研工作中。这种比较普遍的“人才反哺”模式正推动武汉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孵化”的良性循环。
关键字: 双碳产业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增强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的战略驱动 2025-04-20 17:19:22
- “落户武汉意味着站上双碳产业制高点” 2025-04-20 17:18:08
- 我国碳信用机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2025-02-19 16:30:38
- 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超万亿元 2025-02-12 14:33:41
- 微众银行落地我国数字银行首笔碳减排贷款 2024-07-23 18:21:41
- “碳”寻绿色保险 险企问道“点绿成金”新篇章 2024-07-23 18:18:55
- “降碳贷”为碳减排精细化“定价” 2024-07-23 18:16:41
- 深圳企业碳账户正式上线 首创“降碳贷”业务 2024-07-23 18:15:19
- “中碳-兴业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抵质押价格指数”正式发布 2024-07-23 18:13:41
- 主题基金持续扩容 公募竞逐“碳中和” 2022-09-12 16: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