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24.92,-0.290,-1.15%)(25.21, 0.26, 1.04%)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36万辆,同比增长竟高达25倍。
然而,由于充电设施不健全、地方保护壁垒仍然存在,加上近期对“是否取消插电混动车型补贴”的话题争议不断,也引发业界对新能源汽车的思考。在首届新能源汽车消费高峰论坛上,上汽、长安、北汽等多家参会车企集体呼吁政府继续破除地方保护政策,将主导权交给市场。
新能源汽车
或突破6万辆销量
“当年参加车展,就只有比亚迪(41.40,1.140,2.83%)(40.26, 2.11, 5.53%)的展台展出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人家把我们当笑话看;可是今天,谁家要是没有纯电动等新能源车(1545.12,6.480,0.42%)型会被大家当成笑话。”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我们有话说”的长微博中这样形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对《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新能源汽车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的推广活动,前两年主要是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还包含了混合动力。如今乘用车已经占到推广总量的70%,私人购买与使用取得重要突破。”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他估计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应该可以突破6万辆大关,将创下历史新高。
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稳坐新能源车销量头把交椅,去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达12928辆,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市最大赢家。在工信部公布的最新一期免购置税的车型名单中,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榜上有名,业内也因此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消费者在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之后,只加油,不充电,违背了政策补贴的初衷”。
对此,一位插电混合动力车主裘先生对记者表示:“既然选择以高价钱购买混合动力,并不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而是碍于充电难,有时会用传统燃料救急。”鉴于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并且一些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并未达到消费者的需求,上汽乘用车集团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插电强混技术是短期内最可能具备大规模商品化的技术”。
虽然对插电混动补贴的质疑声不断,但是并没有影响两家近年在这一市场上的布局。上汽将进一步提升荣威550plug-in的性能,价钱不变的情况下油耗下降至1.8L,比亚迪将会推出插电混动SUV车型比亚迪唐。而宝马、奔驰等一些高端品牌也将目光瞄准这一蓝海,据悉,宝马将于2015年1月中旬在华推出5系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奔驰也会引入S500插电混动轿车,加上提前进入这一市场的沃尔沃,插电混合动力市场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
多家企业呼吁
放开市场
“反对补贴插电混动车型的人士是时候收起嗓门了,插电式和纯电式都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政策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不能再动摇”。王秉刚认为,政府应该坚持以上两条道路协调发展的原则,将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市场。
据第三方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市场上将会集中涌现30多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不乏特斯拉等国际品牌。随着这个盘子不断做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的加剧。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在新能源汽车消费高峰论坛上率先发声:“我觉得关于新能源汽车路线,插电混合动力是否比纯电动车更受欢迎,两种车型都应该交给市场来选择。换句话说,奥迪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占我国2000多万辆的汽车市场也是微乎其微的份额,但是我们说豪华市场就不应该做吗?”
目前按照政策规定,插电混动最高补贴3.5万元,纯电动车最高补贴6万元。企业达到国家的要求均可享受补贴,区别只是地方的补贴政策不同。比如北京市对不补贴插电混动的争议已经延续至今,地方政府享有决定权。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所形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这一境况,长安、上汽、启辰等多家企业纷纷呼吁政府加大力度,破除地方保护政策,向市场放权。
两条路线争论的关键无非都是寻求补贴政策的导向,虽然李克强总理表态补贴政策至2020年不会变,但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退出机制。按照计划,届时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会完全退出,所有企业将会站在同一起跑线,市场将成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
-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025-03-27 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