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有望出台 风电光伏迎利好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证券网  发布时间:2015-01-09 13:20:27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记者昨日从多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处获悉,最新一版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近日已上报到国务院,有望一季度出台。这一文件将指导2015-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纳任务,促进新能源并网,各省配额将比此前公布的有所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制定了三年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将出台,配额制有望拉动地方积极性,使弃风限电问题进一步好转,利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据了解,2014年8月,《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试行)》原则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此后国家能源局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和电网征求意见并修订。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因部分省份反映新能源配额比例要求太高,为平衡各地指标和意见,进程就此迟滞。

  知情人士透露,《办法》制订部门及机构在元旦前后准备了最后一版的文件,近日上报。综合考虑地方和电网诉求后,新版办法在数据上作了相应调整,指导思路是“高于能源规划,又不会让大家够不着”,激励和惩罚措施参考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等的办法。预计正式文件有望在电改方案出炉后推出,“需要电改定大方向。”

  2014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并没有对各细分行业设定具体目标,不过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目标,2020年风电和光伏装机的规划分别是200GW和100GW。券商认为,在生物质发电受到燃料制约的情况下,各省将把2020年配额目标完成重点放在风电和光伏上。预计风电和光伏在2020年前的年发电装机要保证20GW和16GW。

  此前媒体报道,发改委已经讨论通过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试行)》分了四类,其中,内蒙古配额占比已经由14%下调到10%,西藏、甘肃、宁夏、新疆等配额同内蒙古一样;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南方省份调整为4%。不过,前述人士均认为,配额比例要等到正式公布后才能明确。

  全国来看,2014年上半年弃风限电率仍然在10%以上,考核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强制要求发电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发电义务,电网公司承担购电义务,电力消费者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义务。对于没有完成或超出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的地方政府和电网主体,制度设计上会有一定的惩罚和激励措施。

  有光伏从业人员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有了配额制以后,很多省要出地方补贴,新能源想不做都没办法。”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告诉记者,“从年底通过的电改方案,到配额制,可以看出管理层对能源工作的重视,也是响应能源革命的号召,我们判断,新能源会迎来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

  “从存量装机的改善程度看,配额制最利好风电;从新增装机的拉动作用看,配额制最利好分布式光伏。”华泰证券分析师说。

  “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将会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重要推手,推动装机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盈利也会得到大幅增加;从破解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的角度来看,配额出台后,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动力将会得到增强。我们测算,弃电率下降5%,光伏电站、风场运营商净利润提升幅度在15%、30%左右。”华创证券新能源研究员苏晨如是说。

关键字:   可再生能源 风电光伏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