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经过“双反”的摧残之后,中国光伏企业正快速调转船头回归国内市场。2014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计划装机容量更是充分体现了爆发式增长的强劲趋势。2014年中国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各自的装机分配量分别为6吉瓦和8吉瓦,总安装量为14吉瓦,这几乎相当于过去所有年份国内光伏电站安装量的总和。虽然在年底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未达预期,但也充分说明国内光伏电站的建设与普通人之间更为接近,光伏正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
分布式光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我们暂且不谈。地面电站方面,从全国整体的区域分布看来,国内光伏电站的建设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调整原有安装量的计划,从12.2吉瓦增加到14.05吉瓦,其中增加的1.85吉瓦主要是地面电站,其中指标增加的有:安徽250兆瓦,河南、湖北200兆瓦,山西150兆瓦,北京、内蒙、江苏、浙江、新疆、兵团、广东100兆瓦,江西80兆瓦,吉林、黑龙江、福建、湖南、广西50兆瓦,贵州30兆瓦,天津20兆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不难看出增加的部分,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传统的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则没有太大的增加量。由此,我们认为,中国光伏地面电站的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在中东部地区。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从西到东的发展趋势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西部目前光伏地面电站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电网配套设施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光伏地面电站建设速度的局面下,西部电站面临的“弃光限电”的局面仍然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前几年因为国家关注的原因,我国西部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建设光伏地面电站,装机量再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增长。但因为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使得很多电站的规划和建设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导致新增的发电量无法通过现有电网消纳,由此而引发“弃光限电”现象。能源局在2014年已经开始关注光伏电站大规模建设后可能产生的限电风险,并强调“对于甘肃、青海、新疆等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较大的省区,如发生限电情况,将调减当年建设规模,并停止批复下年度新增备案规模。对于青海省海西地区、甘肃省武威、张掖和金昌等地区,青海省和甘肃省能源主管部门安排新建项目时应关注弃光限电风险。”对于目前西部地区而言,建设新的光伏地面电站就要面临着“弃光限电”的局面,这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从而无形中降低了西部地区光伏地面电站的建设速度,用以优化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输与消纳能力,给予市场一定的休养时间。
其次,就西部光伏电站目前质量的总体水平来看,西部已建设的光伏电站面临着重大考验。随着大批制造企业加入电站建设的行列,带来的电池组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据北京鉴衡认定中心的数据显示,他们对运行1年左右的11个电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1%的电池组件衰减率在5%至10%,30%的组件衰减率在10%,8%的组件衰减率超过20%。这意味着厂商承诺25年衰减20%的质保在运行一年后,就就达到了衰减底线。为了应对光伏组件的衰减率,电站企业往往以增加安装量来掩盖。一般情况下,光伏地面电站按矩阵排列,一个矩阵按理安装1兆瓦,但是企业为了提高发电效率,装1.1兆瓦甚至更多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仔细数电池板,多装点根本看不出来。”当作为前锋的光伏电站被频频爆出问题,之后的电站建设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都会畏首畏尾,有所保留。
最后,在我国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东西部用电量差异大的现状下,记者认为,在中东部地区建设光伏电站成为了很多投资者的意向选择。结合网络的流传《2015年度全国光伏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表》:2015年全国新增并网规模15GW,其中集中式电站8GW,分布式7GW(其中屋顶分布式不低于3.15GW),特别提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及西藏地区在不发生弃光的前提下,不设发展规模上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2014年目标难以实现的现状后,国家还是把光伏发电的重头放在了地面电站上。那么在西部难以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如此大份额的装机容量要怎么完成呢?势必要从中东部地区着手,这就为中东部地区光伏地面电站的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中东部地区发展光伏地面电站,与西部地区的发展有一些不同。第一,对于地面电站的选址将更加谨慎。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率比西部高,土地价值更高,能预留给光伏地面电站的空间相对有限,因而需要建设的地面电站必须充分符合当地用电需求、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优。第二,对于质量的要求将会更加严苛。因为中东部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展建设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光伏组件的了解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结合到之前西部电站的质量问题,势必会对质量这一环加强关注。第三,光伏地面电站的建设将更注重智能化,减少对当地电网的冲击。
2015年中国光伏地面电站的建设将趋于稳健,能否在中东部地区打开新的局面仍然直到期待,但是8GW的目标相信能驱动不少企业努力奋斗,为中国新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字: 光伏地面电站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六部门: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2024-10-31 16:50:15
- 目标减碳五成!向空调妥协后,巴黎奥运会还有哪些减排绝招? 2024-07-19 16:27:33
- 气候变化或引起“风旱”,风电产业将受冲击 2022-11-06 15:59:52
- 传统能源公司积极拓展储能等新能源业务 2022-11-06 15:55:16
- 三季度储能行业集体报喜 多家公司业绩超预期 2022-10-28 14:11:36
- 20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入局 储能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2022-10-28 13:48:13
- 以现货市场为支点 支撑“双碳”目标和能源保供 2022-10-20 13:57:17
- 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补哪些短板? 2022-10-20 13:54:49
- 《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2022-10-20 13:52:04
-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2022-10-20 1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