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新开工的保障性住房必须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建设与培育多个国家建筑产业化基地与龙头部品构件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达十几个省、市发布或者正在制定专门推进当地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数量和关注度相较前几年明显提高。地方政府为什么开始“扎堆”关注起推行了十几年的建筑产业化?市场对于建筑产业化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在土地出让中加入产业化指标,对于企业来来说转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这个转变涉及到行业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开发商,甚至也包括普通的老百姓。” “住宅产业现代化部品体系及相关技术应用交流会”上,北京鸿坤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任海军如此表示。
扎堆出台的地方政策
江苏、湖南、安徽、济南、深圳、重庆……这些在前不久相继出台建筑产业化指导文件的省份及城市,彰显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正逐渐由企业到城市、由城市扩展到更大区域。不仅在横向发展上实现由点到面的新拓展,在政策的纵向深化上也可圈可点。比如走在全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前列的深圳市,就在原有的政策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100%的要求,即新出让宅地100%实施产业化,政府投资保障房100%按标准化设计、产业化方式建造,安居型商品房(两限房)100%按产业化方式建造。江苏省和湖南省,则不仅将建筑产业化的鼓励扶持政策局限于企业海外和项目,对于购买产业化住宅的消费者,也可享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将关注目光延伸至市场终端。
“在整体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建筑产业化的叠加优势正在被地方政府所认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建筑产业化可以成为一个区域或者城市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使其带动全产业链的招商引资,这一点已被沈阳等先行城市所证明。据她介绍,沈阳通过供给与需求双向拉动来实现千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在供给方面通过几个大面积的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在需求上则通过把全市保障房和三环以内新建商品房、包括公共建筑都按照产业化方式来建设的要求,给入园企业提供了大量市场需求的机会。现在很多地方积极申报产业化试点城市,也是从培育新的产业链、提振地方经济的角度出发。
同时,对于久治不愈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来说,建筑产业化也是一剂“灵药”。“现在全国正在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但要想彻底解决建设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筑产业化则是一个重要的路径。”文林峰认为,建筑市场上长期存在层层转包、挂靠的问题,而如果是产业化项目的话,这种情况就会少多。因为产业化项目难以分包,这些新的技术、体系小的分包单位难以承担,只能由中标单位或者有实力的企业来做。产业化的建造体系从工厂生产到现场装配都有统一而严格的标准,假冒伪劣的建材部件将难以再“鱼目混珠”。
“自觉自愿”尚有距离
随着政策倒逼,许多在产业化边缘“观望”了许久的企业终于不再犹豫,开始积极投身于该领域。“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已经开始,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谁就能在竞争中率先走出去,发挥出自身优势。甚至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在开始向建筑产业化转型,以抢夺市场,比如三一集团。”文林峰透露,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酝酿新的产业化政策,未来有可能要求十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60%要按产业化方式进行建设,并且去年年底已经有几个地块都是按照这样的条件进行的公开招投标,未来的市场和行业需求不言而喻。
显然,不少开发商已经“嗅”到了产业化大规模推进的气息。“深圳已经提出了三个100%的要求,北上广等城市也会很快跟进,许多企业内部也在抓紧进行建筑产业化方面的研发。”在认可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任海军也表示,目前建筑产业化还主要依靠地方政府通过公共建筑、保障房等方式强力去推进,从开发商自觉性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态势。
“成本是一个障碍,但不是主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思想层面的转变。”曾在万科工作多年的他对此颇有感触,“万科在推产业化时其实企业内部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集团内部,很多部门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设计与施工流程,要让他们抛弃以往的习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其实很困难。万科当年更多是采用目标考核、任务摊派的方式进行强制推广。”
更让开发商感到“泄气”的是,当前的中国市场对于建筑产业化的接受度和认知度还非常欠缺。“老百姓对于建筑产业化根本不了解,也感受不到产业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对于企业来说等于找不到市场的直接动力。”一位开发企业负责人表示,并且目前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技术体系还不够成熟,对于大部分开发商来说,还需要时间来适应与论证。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2024年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 2024-12-07 12:54:41
- 全球碳市场现雏形,中国需找准定位 2024-11-16 15:30:54
- 在巴库,中国是什么颜色? 2024-11-16 15:14:25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24-11-16 15:04:12
- 全球升温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6 15:02:51
- 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六次气候资金高级别部长级对话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4:56:26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2024-11-16 14:54:32
- 这个全球最大基地,远期供热将覆盖2亿平方米! 2024-11-16 14:53:06
- 诚邀加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4-11-12 19:35:21
- 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11-12 1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