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为解决环境问题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公众舆论借助互联网将对企业排污形成巨大压力,督促其有效治污,也将推动环境改善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
预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环保领域将迎来一个大数据互联时代。
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环保物联网覆盖范围将扩大,人人参与的大环境形成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污染排放监控体系,特别是对于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企业。然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公开性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完善普及,特别是新《环保法》的实施将为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重要法律支撑,使“线上数据+线下执法”的模式配合大有可为。在推动环境改善驱动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过程中,环境相关信息及数据的价值将得到显现。
一方面,预计未来除现有重点污染企业之外,大量“漏网之鱼”将逐步纳入监测体系并进行全面监控,环保物联网覆盖范围有望显著扩大。而来自民间的环境信息也将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渠道大量涌现,使环境大数据具备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实施数据打假及信息公开并为后续执法提供更强支撑。
另一方面,预计未来建设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机构以及执法人员比例都将大幅增加,从而实现公众、企业、执法单位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效互动,形成人人参与的环保大环境。
环境质量得到更多关注
多渠道信息检验治污效果,排污企业将改变 “验收导向”方式
今年以来,无论政府层面还是公众方面,在总量减排的基础上,更多提出环境质量的改善。相关指标有望逐步取代单一的污染物减排数字,成为“十三五”以及未来中长期环境规划的重要导向。
因此,从多渠道获得的环境质量数据,有望成为检验治污工程是否真实有效的关键考量。排污企业也将改变传统“验收导向”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环境服务商。
大数据来源有哪些?
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和个人活动信息将通过互联网互通共享
环境领域将迎来一个大数据互联时代。若要全面呈现环境问题,尤其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具体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3种与环境相关的数据来源:
第一,环境质量。这是指外部自然环境质量表征,典型数据信息包括大气、地表水、水资源、土壤、辐射、声、气象等环境质量,通常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如环境保护部)公开其制作或获取的环境信息。
基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以国控、省控、市控3级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形成信息公开机制,初步勾勒出了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状况。比如,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时报(367个城市)、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145个监测断面)、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44个站点)等。
第二,污染源排放。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核心原因,具体体现为废水、废气、固废、放射源等形式,主要包括污染源基本情况、污染源监测、设施运行、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监察执法、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等环境监管信息。
《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的排污数据及信息,将是政府监管以及公众监督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目前,各地正逐步落实环境保护部出台的《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已按季度发布国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而27家重点排污单位和上市企业仅于今年起初步实现自行监测信息对外发布,实时信息公开仍无法实现。
第三,个人活动产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如用水量、用电量、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尽管这些数据拥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其分布却呈现天然的分散状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应用正在使上述信息的收集利用变得可行。 作者为中信证券公用环保行业高级分析师
相关报道
为传统环保企业开辟新渠道
江苏吴中建立环保产业O2O平台
本报见习记者韩东良苏州报道 记者日前获悉,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将建立环保产业O2O平台(即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电子商务平台)。
据了解,中能泰可网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将打造集环保产业的O2O全球展示交易、环保会展服务、环保技术交流、环保综合服务、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培训、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一站式环保产业O2O平台。O2O平台是指把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为传统的环保企业开辟新的市场渠道。
截至目前,来自全国的50多家环保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预计到今年7月,入驻的环保企业将达到2000家左右。未来,平台还将聚集一批在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安全、环境治理、环境健康、清洁生产、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信息产业、环境综合服务等领域具备先进技术和创新服务机制的企业和环保综合服务机构。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2024年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 2024-12-07 12:54:41
- 全球碳市场现雏形,中国需找准定位 2024-11-16 15:30:54
- 在巴库,中国是什么颜色? 2024-11-16 15:14:25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24-11-16 15:04:12
- 全球升温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6 15:02:51
- 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六次气候资金高级别部长级对话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4:56:26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2024-11-16 14:54:32
- 这个全球最大基地,远期供热将覆盖2亿平方米! 2024-11-16 14:53:06
- 诚邀加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4-11-12 19:35:21
- 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11-12 1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