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污水厂厂长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打开手机刷朋友圈,而是翻看手机上的另一个APP,这里面有污水厂所有环节运行指标的动态数据:如果出水COD(化学需氧量)高了,系统这时候进行提前预警,点一点手指,他就可以添加药剂,而如果发现鼓风机或者水泵又出现了问题,他也可以马上找到维保人员来看看。
这其实是杨斌100多名客户近来惯常的工作状态。这名北京金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类似上述的污水厂自动化系统并不新鲜,而他们正在深耕的,则是系统背后的数据。
实际上,环境数据的变现价值已经为资本市场所注意。分析人士表示,环境大数据互联时代将来临,通过互联网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个人生活等环境数据的互通共享,推动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数据成生产要素
杨斌的团队正在搭建的,是一个叫做“数矿”的平台,它由“矿主”和“矿工”组成,前者是水厂、水务企业等用户单位,而后者是为前者提供服务、产品、技术的公司,两种主体在这一平台下共享各种数据。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传统污水厂在采购、更换设备方面专门配备了人员,普遍效率较低,而现在通过监控,可以提前知道数据是否异常,设备是否需要更换维修,那么相应的设备商、药剂商就可以提前介入。此外,一些卖曝气系统或鼓风机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将数据接入到他们的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杨斌说,他们主要面向的是中小水务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例如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免费提供设备和技术,通过节约量分成,这样客户没有投入,没有风险。
尽管目前数矿的“矿主”有40多个,“矿工”有20多个,但杨斌对“数矿”作为第三方平台的天然基因有着较强的自信,也感受到了政府部门推行的供水水质、污染源企业实时信息公开的节奏。
实际上,今年4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开,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而此前北京市已经按照环保部出台的相关通知,按季度发布国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 27家重点排污单位和上市企业于2015年起初步实现自行监测信息对外发布。
中信证券在《互联网+开启环境大数据时代,模式创新+价值变现思维布局》的报告中指出,对政府而言,全面掌握环境质量、污染源全过程监控、总量减排、数据分析预测、移动执法的需求增加,将带来环保物联网扩容、“卖设备”向“卖解决方案”转型、给予采购服务的PPP模式、环境咨询与治理联动等产业新趋势。另外,排污权交易或加快推进,将推动监测软硬件体系完善,而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增值服务也将兴起,包括交易策略、减排与清洁生产策略、绿色信贷等。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只有分享和开放,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圈。”杨斌认为,环保行业一些大佬也在试图建立一个生态圈,但限于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难以真正做到分享、平等、协同。“就像阿里巴巴可以做生态圈,但京东的难度就比较大。”
不过杨斌也坦言,在建立数据之前,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我了解到一家环保企业用了一套很完善的智慧水务系统,设计得很好,但后来各种状况频出,其实都是人为的。”杨斌表示,污水处理厂的一些维护人员往往操作随意,并没有建立非常标准化的流程,这背后牵扯到一些人员臃肿、设备老化的历史欠账,需要时间。
环境数据互联
杨斌认为,作为传统行业的环保行业最好是在自己的垂直细分领域做好,才能把互联网思维发挥到极致。
凯芙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玲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将净水器设置了进水和出水的水质监测,应用WiFi功能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的平台,使得净水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所在地区的水质监测装置。
“另外关注微信和APP就可以随时和我们沟通,通过数据运算可以了解客户痛点。”严玲说,互联网让净水企业有了针对水源随时做出决策的能力,升级企业的制造能力,做出更符合区域水质的产品,突破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让企业设计直接与用户需求接轨。
而在环卫领域,桑德环境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的互联网平台、智能终端“今年下半年会出来”。
此前其勾勒出的一个图景是,通过植入芯片的环卫车、垃圾箱,记录环卫车的运行轨迹和规律从而优化管理,同时记录垃圾箱里的垃圾数量和种类,通过每天环卫渠道产生的大量数据累积,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内人群的生活水平、消费倾向、购物习惯,变现价值。
曾有分析人士认为,桑德环境此举或在于占领城市再生资源的“入口”,并且由于政府采购环卫服务,将做到渠道“零成本”,实现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高度整合,再生资源O2O交易平台或将成为可能。
此外,在大气领域,雪迪龙去年4月以3200万元收购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份,后者的数据中心产品覆盖了环保部和 32 个省级及多个地市区县环保厅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软件已覆盖全国 3000 多个环境监测站。两者还连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环境物联网研发中心,研究新型传感器、监测设备等环境物联网技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2024年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 2024-12-07 12:54:41
- 全球碳市场现雏形,中国需找准定位 2024-11-16 15:30:54
- 在巴库,中国是什么颜色? 2024-11-16 15:14:25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24-11-16 15:04:12
- 全球升温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6 15:02:51
- 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六次气候资金高级别部长级对话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4:56:26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2024-11-16 14:54:32
- 这个全球最大基地,远期供热将覆盖2亿平方米! 2024-11-16 14:53:06
- 诚邀加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4-11-12 19:35:21
- 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11-12 1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