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夏普、亚都、净美仕等企业已成为首批“空气云”合作伙伴,首款采用阿里空气云解决方案的净化器已面世,产品于5月18日在天猫电器城以不到千元的价格独家首发。
大数据成智能化关键
严重的雾霾天气,让人们对空气污染和身体健康的格外关注,“空气净化”逐渐成为一种刚需。
《2013―2017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或者可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17年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
巨大市场潜力之外,2014年,Google以32亿美元高价完成对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的收购,更引发了国内“智能家电”产业的创业热潮,家电厂商、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创业者也纷纷加大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投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净化器只是实现了智能化第一步,即通过手机APP控制设备,而真正的智能净化器,能自主自动感知环境,学习和分析用户行为,提供无感的贴心的净化服务,“就像是人器官的延伸一样”。而这一切的核心在于数据。
没有数据,空气净化器就很难根据环境的改变实现自动调整。而有了大数据作为基础,空气净化器才能进行实时判断,从需要人为操控的机器,变成会自我判断、自我运行的智能设备。
整合云端气象数据 阿里推“空气云”解决方案
针对行业痛点,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开始以大数据连接“空气云”方案,让空气净化器成为会思考的智能设备。
以首款采用智能空气云方案的净美仕空净器为例,通过搭载阿里智能WiFi功能模块,净化器就有了“聪明的大脑”。这个模块可以与互联网云端实现气象数据信息互通。净化器通过传感器监测到室内湿度、温度、PM2.5等关键数据,并上传至阿里云的物联网智能控制中心。
阿里智能云控制中心则会24小时监测用户周遭的PM2.5指数,当雾霾指数达到临界点时,自动开机治理空气。与此同时,净化器也会记录下开关机、净化量等数据,并实时回传到云端智控中心。
“这只是第一阶段,随着家中增添更多采用阿里智能方案的硬件,数据累积量越来越大,借助云端的数据大脑,空净器也会不断进化。”据阿里智能事业部总经理浅雪介绍,当设备记录下一段时间内用户的使用习惯等数据后,就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自动操作:比如根据用户上下班时间以及家中是否有人探测,自动设定运行时间;并在千万家庭净化器使用习惯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出最适合老人、防范儿童呼吸道疾病等净化模式,用户无需手动选择模式,实现真正无感却有效的智能服务。
此外,空气云方案在人机交互方面,也实现了污染治理可视化。普通净化器一般通过led灯颜色显示空气质量,用户只能看到净化后空气指数,很难感知到净化效果。空气云方案将在如何让用户直观感受到空气净化效果方面进行尝试,例如将每天净化的颗粒物按微克为单位进行计算,并换算成大米、盐的重量,在阿里小智app上显示。
据了解,该空气云方案首批已与夏普、亚都、净美仕等企业合作,净美仕发布的首款产品将于5月18日在天猫独家发售。
阿里联手百家企业打造物联网平台
工信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物联网在2015年将达到5700亿的规模,增长空间巨大。像热水器、冰箱、燃气灶、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化发展也很迅速,阿里方面的目标,更是年内家电类目50%以上都将是智能化产品。
“智能家居,绝不是只给传统家电加上一个手机遥控器那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贯穿产业链的智能生活生态圈。”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透露了阿里布局智能领域的思路。
作为平台的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为加速智能产品普及,已通过整合硬件孵化能力、软件服务能力及销售能力,为厂商提供连接设备端、app和云端的一整套方案,并且让不同设备遵循统一开放协议互连互通,能够应用在各个消费行业。
目前,阿里云智能已牵手海信、科龙、格兰仕、艾美特、海尔、海康威视安防监控、科沃斯、长帝等100多家企业,共同推进智能物联硬件。依靠其云服务与大数据的先天优势,将助力阿里立足智能家居至高点,形成阿里智能家居生态圈。
据悉,继空气云方案之后,阿里智能云还将推出针对安防、健康、娱乐等行业的智能解决方案,带领智能硬件行业跨入智能化2.0、智能3.0时代。
业内人士表示,阿里智能云解决方案,围绕产品本身打造硬件、软件、大数据体化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和云端实现硬件终端间互联互通,并打通传统硬件信息交互壁垒,以大数据分析促进机器学习,推动设备核心功能智能化,不仅会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简单的智能生活体验,更有可能引发智能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三地首次联合发布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 2025-03-21 12:42:22
- 以技术驱动绿色变革,领跑新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2025-03-02 19:47:05
- 我国零碳制氢技术连获重大突破 2025-02-19 16:38:31
- 近零碳服务区、零碳高速路、绿色养护技术——高速公路 逐绿而行 2025-02-12 14:39:00
- 低碳零碳燃料系统研发中心在湖北当阳揭牌成立 2025-02-12 14:36:55
- “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多项成果成功发布 2024-11-16 16:54:52
- 以“绿”焕发电解铝“第二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报道 2024-11-16 16:42:48
- 深圳碳中和取得基于碳中和的生物炭负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专利 2024-11-06 11:05:38
- 中国水务在农田水利实现新突破! 2024-11-05 12:34:22
- “零碳论坛”、技术标准、项目路演…… 一大批重大成果和绿色创新项目亮相深圳国际低碳城 2024-11-01 16: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