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策,到了基层就走样,这样的故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不过,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PPP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新的融资平台,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近两年大量投资机构涌入环保领域,供求关系变化导致项目溢价走高;另一方面,在中央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背景下,PPP已经成了地方政府为数不多的融资通道。
新融资平台
文一波表示,在中国目前政府财力不足,支付有困难的情况下,PPP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也是目前体制制度和法律框架下民间投资回报稳定的投资方式,是拉动民间投资进入实体经济的好办法。这种模式可以确保项目的周期、质量和效果,还能保障环境措施最终顺利运行,避免出现大量的“晒太阳”工程。如果能够正确引导,PPP将远远优于4万亿模式,利大于弊。
但是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一波说,地方政府有一种倾向,把PPP看做下一个红利,他们的目的不是解决环境问题,而是解决资金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政府把成本一个亿的项目,用8个亿的高价卖出,吸引社会资本。这其中有些中介机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进行包装,让这些项目变成了融资平台。有些地下管网,看不见摸不着,甚至连图纸都没有,就可以卖到几十亿。这些项目根本就没办法做到尽职调查,最后这些费用就会分摊到用户头上,本来几毛钱的费用可能涨到几块钱,引起民众反对,而这也是民间资本不愿意看到的。
贵州楚天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这样一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传统的BT、BOT等方式运作项目,基本上就走不通了,而唯一没有封死的道路就是PPP。
“就这个问题我与一些城投公司的董事长聊过,他们也发现,只有PPP这条路能够绕开原来的限制。”胡文表示。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降低政府风险。原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政府要承担100%的责任。而通过PPP的方式,政府只要象征性地分摊一点,例如5%,就可以举债,风险则主要是社会资本的。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王守清告诉本报记者,当前地方政府普遍资金匮乏,但是又想做项目。过去还可以通过城投公司融资,或者卖地来解决资金问题。如今土地没人买了,融资平台又不让做,所以只好打城投公司手里那些优质资产的主意,希望把这些优质资产拿出来做PPP,以吸引社会资金,然后再用这些资金去干新的项目。但这样一来城投公司则又叫苦连天。过去,有的项目赚钱,有的项目赔钱,综合算下来还能维持平衡。如今光把赚钱的东西剥离出去,剩下的让城投公司怎么办?这也是一个问题。
好的政策,到了基层就走样,这样的故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不过,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PPP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新的融资平台,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近两年大量投资机构涌入环保领域,供求关系变化导致项目溢价走高;另一方面,在中央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背景下,PPP已经成了地方政府为数不多的融资通道。
新融资平台
文一波表示,在中国目前政府财力不足,支付有困难的情况下,PPP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也是目前体制制度和法律框架下民间投资回报稳定的投资方式,是拉动民间投资进入实体经济的好办法。这种模式可以确保项目的周期、质量和效果,还能保障环境措施最终顺利运行,避免出现大量的“晒太阳”工程。如果能够正确引导,PPP将远远优于4万亿模式,利大于弊。
但是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一波说,地方政府有一种倾向,把PPP看做下一个红利,他们的目的不是解决环境问题,而是解决资金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政府把成本一个亿的项目,用8个亿的高价卖出,吸引社会资本。这其中有些中介机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进行包装,让这些项目变成了融资平台。有些地下管网,看不见摸不着,甚至连图纸都没有,就可以卖到几十亿。这些项目根本就没办法做到尽职调查,最后这些费用就会分摊到用户头上,本来几毛钱的费用可能涨到几块钱,引起民众反对,而这也是民间资本不愿意看到的。
贵州楚天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这样一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传统的BT、BOT等方式运作项目,基本上就走不通了,而唯一没有封死的道路就是PPP。
“就这个问题我与一些城投公司的董事长聊过,他们也发现,只有PPP这条路能够绕开原来的限制。”胡文表示。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降低政府风险。原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政府要承担100%的责任。而通过PPP的方式,政府只要象征性地分摊一点,例如5%,就可以举债,风险则主要是社会资本的。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王守清告诉本报记者,当前地方政府普遍资金匮乏,但是又想做项目。过去还可以通过城投公司融资,或者卖地来解决资金问题。如今土地没人买了,融资平台又不让做,所以只好打城投公司手里那些优质资产的主意,希望把这些优质资产拿出来做PPP,以吸引社会资金,然后再用这些资金去干新的项目。但这样一来城投公司则又叫苦连天。过去,有的项目赚钱,有的项目赔钱,综合算下来还能维持平衡。如今光把赚钱的东西剥离出去,剩下的让城投公司怎么办?这也是一个问题。
关键字: 2222大量投资机构涌入环保项目 PPP或成地方融资新平台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我国碳信用机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2025-02-19 16:30:38
- 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超万亿元 2025-02-12 14:33:41
- 微众银行落地我国数字银行首笔碳减排贷款 2024-07-23 18:21:41
- “碳”寻绿色保险 险企问道“点绿成金”新篇章 2024-07-23 18:18:55
- “降碳贷”为碳减排精细化“定价” 2024-07-23 18:16:41
- 深圳企业碳账户正式上线 首创“降碳贷”业务 2024-07-23 18:15:19
- “中碳-兴业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抵质押价格指数”正式发布 2024-07-23 18:13:41
- 主题基金持续扩容 公募竞逐“碳中和” 2022-09-12 16:32:46
- 每日碳知识:碳基金 2022-09-11 12:33:24
- 世界银行 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绿色和碳中和城市项目 2022-05-25 16: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