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在未来北京的市政规划中,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合并成立“国家首都特区”,与首都人民出行息息相关的交通问题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限牌及限行政策将被取消,北京市中心收取拥堵费的方式将取而代之,用于解决拥堵问题。
取消限购 电动车生存堪忧
限购政策的解禁,对于那些有购车刚需,又运气不佳的朋友来说,是最为利好的消息。限制人民的消费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政策,或许也是无奈之举,退出历史舞台也是顺应潮流。否则按此发展,搞不好以后看病都要先摇号。
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紧跟效仿,这对于目前正在发展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不会有人会为了上牌指标而购买新能源车。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更加方便实用的混合动力汽车,条件更好的消费者会选择特斯拉这样的豪华电动汽车或者插电式混动汽车。没有了政策的庇护,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或许连鸡肋都算不上。
通过收费避免不必要的拥堵
取消限购,将直接带来车辆数量的增加,同时若再取消限行政策,那北京的路还不乱成一锅粥了?解决的方法是收取市中心拥堵费。
收取拥堵费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新加坡早在1975年就开始征收拥堵费,在伦敦等国际大城市已经实施收取拥堵费的政策,此次北京也算是和国际接轨。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伦敦是怎么收费的。
征费时段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7点到晚6点,周末和法定假日不免征交通拥堵费。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伦敦交通局可以决定暂停征收交通拥堵费。2005年7月7日和8日,在伦敦发生恐怖袭击期间就暂停征费。2009年2月2日,由于暴雪也暂停征费一天。
依据2013年7月1日颁布的征费标准,每车每日10英镑(1英镑=9.6元人民币),如果在当日24点前未能交费,次日交费则是12英镑。注册了自动缴费系统优惠价为9英镑。
在交通拥堵收费区内的单位如果有10辆以上的汽车,征费给予一定的优惠,即每车每日收取9英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费则罚款130英镑,如果在14日内交齐罚款,罚款减为60英镑;如果超过28日交罚款,罚款则增至187英镑。
伦敦的交通管理采用“车牌光学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道路上的摄像头对车牌拍摄彩色和黑白两幅照片,然后与收费数据库对比,自动把逃费车辆挑选出来。
针对恶意逃费或忘记交费,伦敦交通局还推出了电子收费系统,将电子卡片贴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这样,如果忘记交费,一旦进入收费区,交通拥堵费就可自动从个人账户上划走。在2009年,电子收费系统避免了5万人因忘记付费而被罚款。
如果收取北京市中心拥堵费的政策开始实施,预计也将效仿伦敦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碳排放低于75g/km以及满足欧五排放标准的环保车型在伦敦是可以免征拥堵费的。因此,新能源车在未来并不是完全用没有用武之地,既环保又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车辆品质需求的新能源车依然有它的市场。
由此可见,拥堵费和停车费是两个概念,通过这种额外的行车支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行所带来的拥堵,同时也能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的汽车,只是希望这次不要把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外,像伦敦那样制定一个排放标准更具实际意义。此外,收费作为财政收入也能投入到相关的城市建设中,比如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取消六环以内收费站 缓解拥堵
提到收费,还有一个纯粹的利好的消息。未来六环以内的收费站有望取消,从而缓解因收费站造成的市内交通拥堵。对于过去起始点在六环以内的高速公路来说,距离将略微缩短,搞不好以后从外地回京还能省下5块钱的高速费呢。别美,忘了进北京就得交拥堵费了吧!
写在最后:国家政策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此次推出取消限行、限购,征收拥堵费的方案,能否既解决购车需求,又解决拥堵问题呢?恐怕只有到政策实施的时候才能知道。留给摇号朋友证明自己人品的时间不多了。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
-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025-03-27 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