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专家: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近期不太可能会有明显进步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   发布时间:2015-09-01 13:05:15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在可期的未来,全球环境修复技术会根据应用环境的要求有一些调整,但暂时还看不到明显进步的可能。”AECOM副总裁蒋晓云是在第四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上做出上述判断的。

      \

      蒋晓云在美国有超过15年的修复经验,近几年在我国大陆、台湾地区、欧洲也有着相关经历。

      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斯克诚认为,世界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1980年代以物理性技术(抽水、抽气、热处理、固化)为主。到1990年代生物技术及化学技术开始快速发展,许多原位/异位的化学氧化还原、原位生物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000年代,植物稳定化及生态修复的观念兴起,随着健康风险评估及生态风险评估制度的推动而逐渐成熟。目前的趋势,是在这些现有技术上继续进行优化、深化。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文侠也表示,修复技术基本机理不会发生改变。她还认为,每种修复技术都和场地环境息息相关,都有各自的环境适宜性,即有适用范围,优缺点。技术使用过程中,都需要结合场地特征进行细节调整改进。

      不过,谈到国内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大家的评价和期待都颇高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罗启仕表示,随着我国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经验不断积累,尤其是对土壤修复领域本身特点认识不断提高,修复技术先进性已有明显体现。原位修复技术在我国应用案例已越来越多,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也日益受到青睐。

      斯克诚认为,我国在过去的数年间,在物理性、化学性修复技术都有了快速发展,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在植物稳定修复技术方面也有了成功的示范项目。至于生物技术,可能受限于国内客户对于场地修复工期要求很短,因此似乎还没有本土化。

      污染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会深刻影响到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斯克诚指出,未来在国内,推动修复工作的不仅是土地开发行为,而会随著法规的颁布而落实到环境生态的保护上,同时也将顾及可持续性修复的观念,因此较长期、较低价的修复技术,例如生物修复、植物稳定修复等符合绿色可持续性修复的技术,在国内将有很大的空间。“过去国内都偏重于挖除后的异位修复,未来也可能逐渐转移到原位修复。因为原位修复虽然工期较长,但是修复成本较低,也比较少二次环境污染的风险,符合可持续性修复的理念。” 斯克诚说。

      罗启仕也认为:“业内人员对绿色可持修复技术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后土壤修复技术发展重点应充分体现精细化、集成化和可持性等特性。”

      魏文侠则表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和土地利用类型、修复模式等之间存在很多关联。随着风险控制理念的深入,原位修复技术成为主流是一个趋势。

      蒋晓云在上述论坛上还提到,随着中国对污染场地修复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也不存在可以完美复制的模式,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有它独特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背景等。

关键字:   进步 近期 技术 土壤 修复 专家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