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旗下citylab网报道:近年来,每当雨季来临,中国居民遭受严重洪灾的消息就往往见诸报端。在中国,洪水已不再仅仅是农民面临的问题,还已成为城市人躲不掉的天灾,后者的水泥工事不足以抵挡大自然的力量。从2008年起,中国遭受洪灾的城市已增加一倍以上。“洪灾之多正令国家蒙羞”,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说,“我们倾倒了太多水泥。是时候投资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了。”今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打造16个试点“海绵城市”,以生态友好型开发取代“灰色”扩张方式。“海绵城市能以自然方式存储、净化和排水”,参与协调该项目的俞孔坚说,传统上,中国的城市都能有效应对洪水,“但在现代中国,我们毁坏池塘、河流和湿地体系,代之以大坝、堤岸和隧道。如今我们遭受洪灾。”
中国从十多年前就开始试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但直到最近领导人要求“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后,它才成为城市规划者中的流行词。然而,在中国懂得如何设计海绵城市的人并不多。“一些企业希望出售技术,但我们并非真正需要技术”,在俞孔坚看来,要让一座城市更能“吸水”,需要转变的是“思维”而非“形体”,“这并非是零敲碎打的工程。”其他专家表示,海绵城市的一些特性不适合西北地区,例如,西安的问题是干旱。
最后,融资是个微妙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公私合营方式实现社会长期投资,但目前尚不清楚投资者将如何从中赢利。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有利可图。但海绵城市不同,它们无需消耗大量资源,而且恰恰相反。俞孔坚说,这将是一个艰难挑战。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
-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025-03-27 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