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巴黎气候大会召开 节能环保产业进入政策期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证券网  发布时间:2015-12-02 10:31:52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当地时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而绿色发展已经写进中国国策,中国政府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推进巴黎气候大会成功。

  中国自主贡献可圈可点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1859.27,-17.840,-0.95%)、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中国的自主贡献已可见一斑。

  今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立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这给许多国家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绿色发展还写进了中国国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绿色发展。

  虽然,近期雾霾多地肆虐,但并不能由此否认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据近日国新办正式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2014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2%,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完成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92.3%。

  “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些目标现在都已实现。目前,我们如何在顶层设计规划、具体的实施当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都在进一步研究、论证中,特别是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还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目标。”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

  中国还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今年9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节能环保产业进入政策期

  作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组合拳之一,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方面也将更进一步。据悉,在试点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正在积极考虑立法,研究起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建设并投入运行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这将为我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做好充足准备。

  解振华表示,中国争取在2017年开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据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测算,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30亿至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亿至8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预测,以碳排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潜力大,特别是碳排放为标的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包括CCERs质押、碳期权合同、碳基金等)都蕴藏着投资价值。更宏观来看,政策扶持+节能减排+转型升级,中国节能降耗环保产业中长期均迎政策利好,投资盛宴值得期待。

  “中央政府肯定会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这一点无可置疑。”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于一个新的五年蓝图将展开之时,中国在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肯定还会有进一步的支持政策,这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今年5月5日,作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梳理了一百多项工作任务,下一步把这些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说。

  同时,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将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

  他表示,财政部将继续强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的引导,和发改委等部门一起推进节能减排的综合示范,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等。

  据发改委副主任张勇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十三五”规划的节能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以及政策措施等,以确保完成对外承诺。

  在一系列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政策引导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整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家发改委的材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节能服务业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产值分别为5125家、56.2万人和2650.4亿元,比上年增长5.6%、10.6%和23%。而且,节能环保重大技术有所突破,部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纷纷涌现。

  招商证券(21.06,0.390,1.89%)的分析师们对于巴黎气候大会的市场影响非常乐观。“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巴黎大会有可能会达成超预期的成果,从而提振市场对新能源及碳减排、碳交易等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预期。受益产业包括风电、光伏、碳减排、碳核查和碳交易相关细分行业。”

关键字:   巴黎 气候 大会 召开 节能 产业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