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新增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累计装机规模也远超其他国家。但是新增光伏电站建设的繁荣背后是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困境。本文作者惠尧从光伏从业者的角度针对2015年分布式光伏融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一起来看新能源分析师如何看待分布式光伏融资。
光伏融资依旧艰难
尽管我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屡创新高,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其中分布式光伏实际融资情况并不乐观。这种情况其实早就存在,2014年,我国分布式和地面电站的建设目标分别为8GW和6GW,然而14年光伏装机量仅完成目标的76%,据统计14年9月前,仅1.34GW的分布式项目得以并网。今年《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反感的通知》中指出,我国今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GW。而据能源局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光伏实际新增装机量为7.5GW,其中分布式占1GW。上半年项目总体开工率约40%,未开工项目主要受融资不到位影响。
以项目并购和新建项目融资租赁为例,在以开发建设移交(BT)为主要模式的电站项目并购模式中,电站收购方的收购意向是决定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15年光伏电站并购市场依然以地面电站、全额上网的农业光伏为主,单个屋顶分布式因规模小、分散、难以管理等原因通常不被大多数电站收购企业青睐。
另一方面,尽管今年各大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企业开始逐步拓展光伏电站业务,电站融资成本、担保要求都在逐步降低,但电站项目完全凭借项目自身进行融资依然较为困难。电站融资租赁依旧需要以母公司或其他资产作为担保,以母公司信用评级来确定利率水平,市场普遍并未接受以电站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进行信用贷款的融资形式。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BT模式下,针对成熟的电站投资者,屋顶分布式项目融资难的原因除了规模小、分散、难管理外,开发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电站开发商利润主要来自于路条;若可以自行垫资建设则可获得设计、施工建造阶段的利润。对于单个分布式项目,垫资与不垫资建设,建成后出售价格每瓦差异约在0.6-0.9元/W之间。由于屋顶分布式项目规模通常不大,投资相对地面电站也较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不垫资模式,使每阶段的成本更加透明化。在分布式光伏偏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垫资建成后出售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适合。另一方面,国家电网暂停入目录前全额上网分布式项目补贴的通知也使得投资者对全额上网的屋顶分布式更加谨慎。
造成目前中国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难的实际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投资市场较小、直接需求不大。很多人认为,美国蓬勃发展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一定会是中国市场的未来。中国市场现阶段只是缺乏适宜的商业模式。笔者认为美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之所以繁荣主要可归因为以下几点:相对高的电价带来的对低价电力的需求、相对市场化的电力市场(此二者属于直接需求);ITC带来的对税务投资的需求(属于间接需求);大量产权清晰地屋顶(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分布式投资市场主要来自电站开发企业、国有电力企业、能源上市公司及少部分机构投资者。根据笔者的经验,大多数光伏电力用户并不直接投资电站,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和出租屋顶的形式参与分布式电站项目。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我国的光伏电站也不具有税务投资功能,因而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实际并未像美国投资者一样被调动起来。在电力需求方面,现阶段中国电力市场来自终端用电方的直接需求并不十分强烈:随着煤炭价格下降、脱硫标杆电价下跌,终端用电户的电价随之走低,因此其采用其他手段降低电费成本的欲望并不十分强烈。
加之随着现阶段市场经济整体下行、全社会用电量下降,大多数终端用电户对低价新能源的需求实际上并不十分强烈。在分布式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少终端用电方对分布式电站对其屋顶带来风险的担心反而高出其对电价折扣的兴趣。
分布式光伏融资难更深层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来源于补贴政策下的盈利模式。从我国光伏发电补贴发放政策设计来看,补贴收益的直接获益方是电站持有方,而非用电方。在目前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模式下,用电企业仅享受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下的电费优惠,却要承担光伏电站可能带来的额外风险(主要是屋顶漏水)。另一方面,受到光伏光电转化率、用电企业屋顶面积等客观情况限制,可使用的新能源电力对于用电量大得企业是非常有限的,对于这种企业,新能源电力的需求并未完全被调动起来。此外,受我国屋顶产权限制,大多数不具备光伏系统安装条件的社会用电方无法享受新能源电力。而在美国,针对这种情况,以REC政策为支持的SunPort为更广泛的社会用电方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清洁能源电力。在我国,SPI的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兴业银行长春分行落地首笔分布式光伏碳减排挂钩贷款 2022-10-20 14:09:32
- 余贻鑫院士: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挑战与机遇 2022-10-20 13:40:39
- 利好光伏!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发布 2022-05-25 15:50:09
- 碳排放不达标 天然气未能入选美国清洁能源计划 2021-09-11 12:34:45
- 三分钟读懂分布式能源 2021-09-09 20:20:08
- 江苏拟对分布式能源站出台支持性电价政策 2021-09-09 20:18:51
- 2021年全球商业建筑分布式能源支出将达176亿美元 2021-09-09 20:15:01
- “分布式能源”上网经过验证的办法 2021-09-09 20:13:50
- 能源区块链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将塑造分布式能源集成 2021-09-09 20:12:03
- 德州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未来或将实现小区集中供冷 2021-09-09 2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