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力“碳中和绿色资管”2021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盛大召开
气候变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2021-05-25 10:22:1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66.html -
农业应对碳中和,这十五家企业是怎么做的?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0年全球排放数据:全球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下跌近20亿吨,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让各地的生产、供应、消费需求放缓。虽然除中国外,各国的排放量在2020年均有所下降。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推动能源、消费、农业等领域进行正常运转,如果相关企业和国家不持续出台相应政策或措施来促进碳中和的发展,全球则会迅速面临排放量反弹甚至达到峰值等问题。2021-05-23 19:08:5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87.html -
碳资产管理是下一个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兴行业
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世界气象组织不久前表示,2019年6月下旬席卷欧洲多国的热浪同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着必然联系。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将引发更大规模的全球热浪、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和极端气候。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的呼声日益高涨。气候变化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2021-05-22 19:07:1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16.html -
碳达峰、碳中和会催生中国大牛股吗?
由中央政府代表中国向世界做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几乎是必然地加速国内多个行业向绿色环保方面的进化,同时也会引发这些行业总体上相当大的变化。2021-05-20 15:27:5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34.html -
实现“碳中和”的路上,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Beate Trankmann(白雅婷)首先表示,“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艰难的2020年引发了全球对‘人类应该如何做发展工作’ 的重新思考,换句话说:我们应如何既推动经济增长,又保护好我们的社会和地球。”2021-05-19 11:33:2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30.html -
全球气候恶化引发担忧
尔于6月4日在德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年会上表示,德国将全力以赴,按期完成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5%、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19-06-12 14:56:2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929.html -
第二批降电价措施、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出台 获舆论热议
本观察期内,国家发改委明确第二批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四项措施,专家和机构对此轮“降价组合拳”进行多角度解读;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确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舆论肯定其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清洁电力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召开,清洁高效发电、清洁能源体系建构等话题引发探讨。2019-05-27 04:17:3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898.html -
“水氢发动机”关键技术来自湖工大? 学校回应
5月24日,“南阳水氢车”新闻报道,引发了众多质疑声。据网传,该车所谓的“水氢发动机”的关键制氢技术来自于湖北工业大学。“南阳水氢车”与湖北工业大学有何联系?“南阳水氢车”的制氢技术是否只为博眼球?2019-05-27 12:03:3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895.html -
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引发知识产权系统热烈反响
4月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宣布了中国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其中专门将“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并作出深刻阐述,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2019-04-29 11:01:5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825.html -
净零能耗建筑方兴未艾
近日,新加坡管理大学耗资7000万新元打造的一栋教学大楼引发业内关注。该建筑完全依靠太阳能供电,是新加坡市中心首个能在原地自给自足的净零能耗建筑,预计明年底落成。2019-03-28 15:04:0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