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四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2024-10-30 15:08:2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7067.html -
王瑞彬:碳达峰、碳中和: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2022-03-21 08:45:1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6071.html -
张军涛:未来碳市场将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距离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已满一周年。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针对双碳问题,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2022-01-15 20:49:5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632.html -
丁仲礼:碳中和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后,习近平主席又在多个国际场合对此作出承诺,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十分强大的助力。2022-01-10 20:34:2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95.html -
碳中和元年开启|回望2021
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碳中和元年。 2020年9月22日举办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式开启“双碳”元年。2021-12-31 11:06:2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16.html -
碳中和时代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向
从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30・60目标”以来,国内掀起了应对双碳目标的热潮,各级政府纷纷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我国能源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1-09-10 09:39:4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125.html -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去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06-04 06:55:5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12.html -
专访李高:实现双碳目标 既不应攀高峰也不应一刀切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05-31 20:23:5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4.html -
青海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研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和12月12日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均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05-27 14:27:2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49.html -
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颁发江西省首张办公区“碳中和证书”
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我国要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庄严承诺既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2021-05-27 11:05:3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