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林伯强:推动产业集群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中国明确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需要将目标具体传导和落实。截至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 %,并且仍在不断上升。城市的经济产出占比较高,同时也是高排放经济部门高度密集的区域。城市层面的碳中和毫无疑问对全国层面的碳中和至关重要,国家的碳中和目标需要落实到城市当中去。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19年9月,全球共有102个城市承诺将在20502021-05-22 17:04:4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94.html -
碳达峰碳中和 四川全力破题探索转型路径
去年9月,我国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作为经济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四川迅速明确行动路线图,积极探索转型新路径。2021-05-21 13:59:0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75.html -
上海承诺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 市民减排量可变积分得实惠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上海已明确要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比全国目标提前5年,这是上海对国家和世界的承诺。昨天,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表示,目前上海正在抓紧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05-21 10:29:4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49.html -
碳中和承诺让跨国企业发现中国新机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郑重承诺。随着中国能源结构持续大幅优化,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蕴含巨大机遇2021-05-20 15:11:3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30.html -
碳中和,保卫地球的旷世之战
2020年9月22日,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多半年时间里,“碳中和”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汇变成了一个网络热词。2021-05-20 14:24:4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18.html -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 环保产业迎发展新机遇
“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指明方向。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日前举行的2021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新征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保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期。2021-05-20 10:37:4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93.html -
迈向碳达峰、碳中和:共议煤炭大省山西的能源转型之路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其后多个重要场合重申这一目标。2021-05-19 16:49:1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71.html -
2035年实现40%碳减排,中国时尚产业率先行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05-19 07:45:1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60.html -
专访|化工巨头如何迎接碳减排?亨斯迈:这是最大的机会
全球化工巨头亨斯迈(Huntsman)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所指的“消息”是:此前的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05-19 15:31:0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55.html -
降碳成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低碳转型画出路线图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2021-05-19 14:33:3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