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围绕碳产业链的产业运营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碳中和”旨在实现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吸收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全球正在围绕碳中和开启新的发展模式2021-05-20 14:28:3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19.html -
迟国敬:达到碳达标、碳中和需要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5月20日,由大商所与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江苏省期货业协会和隆众资讯协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LPG论坛”在南京举办。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助理迟国敬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2021-05-20 13:51:0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14.html -
碳中和,汽车行业绕不开的话题
碳中和这个关乎全球气候变化,与我们生存的空间息息相关的话题,最近异常火热。中国作为能源使用中 85% 来自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大户「,更是提出了「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目标。2021-05-20 13:39:0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210.html -
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情况下限制碳排放是必要的
过去60年世界的发展,从人口到产值再到贸易,总体呈系统性增长。其中,能耗和燃耗的区别在于,燃耗是燃烧“煤油气”(煤、石油、天然气),即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同时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总排是燃烧化石燃料后产生的,可由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后推算得出。2021-05-19 15:50:1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63.html -
《自然》称美国城市低报温室气体排放量
全球城市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到所有化石燃料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75%。许多城市都采用自报告的方式来估算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方式可能遵循了某种可公开获取的全球或当地的报告框架体系。2021-05-19 15:39:5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58.html -
“减碳”当前,煤电高质量发展迎来关键抉择
高煤价、低电价、低利用小时数……“十三五”以来,煤电行业的生存、发展压力持续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超过21.3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3%。2021-05-19 15:18:1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49.html -
北京绿色交易所助力国内首个油轮航次碳中和
中化石油 Island Splendor(新峪洋号)油轮碳中和仪式于4月2日在北京举办,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朱戈为其颁发碳中和证书。中国中化集团副总经理、中化石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钟韧,北京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汝川,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党委书记李洪林出席仪式。2021-05-19 15:09:4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48.html -
探索碳中和专访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李卫东
火力发电主要包括蒸汽动力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和内燃机发电,蒸汽动力发电是火力发电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蒸汽动力发电厂以燃煤为主,平时所说的火电厂一般是指燃煤蒸汽动力发电厂(燃煤电厂)。燃气轮机发电使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包括柴油、重油、原油等,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层气等;内燃机发电主要作为孤立电源和应急电源使用。2021-05-19 14:04:2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37.html -
“人造太阳”计划让核聚变可控 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2018年的时候,世界人口的数量接近了76亿,伴随人口规模的这种持续的增长,考虑到地球化石燃料的储量,人类在不远的将来面临这种能源短缺的巨大威胁2019-10-04 13:44:0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026.html -
“人造太阳”计划让核聚变可控 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2018年的时候,世界人口的数量接近了76亿,伴随人口规模的这种持续的增长,考虑到地球化石燃料的储量,人类在不远的将来面临这种能源短缺的巨大威胁2019-10-04 13:44:0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