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技术等六种主要技术支撑能源未来
近日,BP发布了《能源技术展望》报告,从长期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技术进步如何重塑和影响人们未来对能源的认识、开发、储存和消费,试图回答何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一次能源来源、它们如何改变电力和运输行业,以及哪些新兴技术可能影响未来的能源模式等问题。2015-12-22 14:46:5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8505.html -
深圳市长许勤: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动力支撑
12月17日,深圳市长许勤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在“‘数字中国’论坛――行观天下・智慧城市”上发言。许勤说,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创新,深圳通过政策和规划、技术和应用等各方面的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他同时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更加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容灾。2015-12-18 11:36:4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8373.html -
湖南张家界首座室内智能变电站投产
日前,张家界市首座室内智能变电站――110千伏宝塔变电站1号主变带电运行。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极大地完善了市城区的电网结构,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也标志着澧水观光带工程中一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完工。2015-12-16 12:41:2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8260.html -
能源互联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重点
当前,第三次能源革命兴起,从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向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转变,需要在电源、电网、储能和信息通信等领域全面推动技术创新,为加快“两个替代”、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2015-12-15 13:59:1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8245.html -
2016全球光伏需求量达59GW 扩产潮将迸发
全球光伏需求受到中、美、日等主力市场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刺激,2015全年安装量约53GW,年成长近20%;预估明年可达59GW,年成长11%。EnergyTrend分析师林建翰表示,受到美国市场抢装的支撑,至明年十月都将一路畅旺。中美日约占整体市场需求61%;中国也调整应并网时间,使需求均分于上下半年,以往需求分布不均的情形将获大幅改善。虽需求成长明显,但厂商相应大幅扩产,也成为后续市场的隐忧。2015-12-14 16:33:3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8166.html -
德国主攻储能技术 实现转型
目前,德国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战略,旨在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德国未来电力供应的“主力军”,其中能源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该战略的有效支撑。2015-12-10 12:37:0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8069.html -
节能环保产业链个股迎投资良机
据新华社消息,由工信部主导、省级工信主管部门协调、中国工程院、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支撑,我国11个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将整合资金、技术、规划、培训等资源,探索建立联动机制,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首批纳入试点的城市包括湖北黄石、安徽铜陵、江西鹰潭、山西朔州、内蒙古包头、辽宁鞍山、河南济源、河北张家口、四川攀枝花、甘肃兰州、江苏镇江等11个城市。今年6月,这些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实2015-12-07 09:01:0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960.html -
节能标准促产业结构升级
“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省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85%能耗限额、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节能标准有效实施与监督的工作体系,产业政策与节能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节能标准对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节能标准化共治格局。”近日,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2015-12-04 09:54:1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882.html -
我国全面实施节能低碳认证认可制度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全面建立实施节能低碳认证认可制度,截至2015年10月底,累计颁发各类节能低碳认证证书5.9万余张,比“十一五”末增长6倍。仅节能产品认证一项,2010年至2014年获证产品累计实现节能量折合标准煤1.83亿吨,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7亿吨。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12-03 08:49:2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859.html -
细化方案扑面而来 新能源汽车肩担转型重任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以下简称“《路线图》”)于近期公布,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路径。随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也先后出台,为产业发展和自主技术进步提供支撑。2015-12-03 08:34:3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