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交警部门征“金点子”纳“良策”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活动,引起了哈尔滨广大市民的密切关注与强烈反响,截至3月5日,活动组已收到群众意见与建议6500余条。此次活动还引起了交通专家、行业学者、政协代表等群体的高度关注,热心的专家和学者们开展调研工作,分析交通问题,从各自专业的角度为城市交通管理献计献策,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院长裴玉龙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近日,一直密切关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裴教授对哈市交通现状和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
交通“症结”:交通行为不规范交通管理待完善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院长裴玉龙教授表示,城市的交通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交通秩序不好,违法乱象多,但实际上,公安交警部门的路面管理,往往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后一环。目前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人、司机行为不规范、交通管理还不够科学和寒区气候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科技应用:智能抓拍交通违法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裴玉龙教授建议:要想解决好哈市交通运行环境中存在的壁垒切割路网、车流通行受阻、信号设施落后、快速路不快、专用道不专、静态交通混乱等诸多问题,必须要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1、推行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建立全市交通运行数据库。
2、引入移动抓拍、智能识别等先进技术,倡导群众“随手拍”违法,有效减少交通违法现象。。
缓解拥堵:打通“微循环”开放封闭小区
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路网,裴玉龙教授建议:
1、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路网规划等,系统制定路网布局方案,将现有分散的高架路与快速路有序连接为统一整体,并与地面路网合理衔接,建立哈市真正意义上的快速路系统。
2、对于具有壁垒效应的交通闭塞区,应研究制定小区停车或通行收费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建议研究高峰时段闭塞小区适当对外开放的办法和细则。
停车管理:严管停车秩序推进产业化发展
裴玉龙教授对城市停车管理建议:
1、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车辆进出状态信息,建立完整、动态的数据库,明确指定并在实地施划合法停车位,区分不同时段停车位,调整区域内的停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对占道停车、乱停乱放等违章、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提高路段见警率和路面管控率,对于习惯性违规停车的驾驶员,采取加大处罚金额、强制教育等有效措施。
3、提高新建项目的停车配建标准,其地下停车场的规模应取现有停车泊位配建指标的上限;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可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尽量弥补历史欠账问题;支持“空中”停车。建议出台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领域的政策,加快停车产业化发展,切实把哈市打造成“地下、地上、空中”一体的停车示范城市。
路口管理:明确管理主体优化配时方案
裴玉龙教授对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建议:
1对于交叉路口信号管理主体分散的情况,建议尽早全部转由公安交通管理局管理,实现主城区交叉路口管理权责统一。
2、针对路权不明确的问题,依据道路功能和交通量确定主路与次路的性质,明确路权,再次路上设置相应的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
3、通过实地开展交通量调查,结合更新升级现有交叉路口检测设备,实时获取交通量数据。根据实测交通量对交叉路口信号配时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优化配时,提高通行效率。
公共交通: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交通网络
裴玉龙教授对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建议:
1、未来在公交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将公共交通规划、公交设施建设与公交运营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扶持。
2、尽早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调整工作,全力开展4号、5号、6号及7号线的前期工作,以便早日开工建设。哈市只有5条轨道交通线或7条轨道交通线开通后,才能真正承担分流15%至25%的居民出行任务。同时,建议开展哈西站通往太平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设置必要性及线路等级的研究工作。
3、建议开展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线网调整及接驳方案研究。应抓紧修改和制定全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积极推广城市停车换乘模式(P&R),强化公交系统与停车系统、道路网系统等的协调性、引导居民出行结构的优化,促进居民出行方式从小汽车向公交转变。
4、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施工期漫长,对城市地面交通干扰严重,建议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优化研究,并广泛征求专家和市民意见,最大限度减弱地铁施工对路面交通的影响。
行人秩序:保障通行空间 人性化设计设施
裴玉龙教授建议对规范行人交通秩序建议:规范行人交通秩序,关键要建立完善的行交通体系,完善行人交通基础设施,保证行人交通安全。
1、科学设置过渡性停车泊位,保障行人通行空间。
2、增设行人过街信号设施,保证交叉路口行人过街时间。
3、科学规划人性化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吸引过街行人使用。
4、加大交通文明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形式,开设跟踪报道栏目,曝光交通陋习等行为。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航司“减碳”提速 可持续航油商用还需组合拳 2024-07-24 16:38:34
- 广州:绿色建造助力轨道交通建设节能降碳 2024-07-19 16:31:52
-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办法》意见函 2022-05-16 16:45:36
- 徐留平:建议尽快出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2022-03-21 08:40:01
- “五化”助推交通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2022-03-15 12:09:45
- 交通减碳全面推进 绿色基建投资火热 2022-02-28 14:27:22
- 电动汽车百人会提出交通能源领域协同减碳方案 2022-02-28 14:19:52
- 现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 何光远发表致辞 2022-02-24 14:06:46
- 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交通系列1――交通碳排放 2022-02-24 13:58:40
- 李小鹏: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 加强交通电气化替代 2022-02-24 13: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