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比蝉翼还薄数十倍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研制成功,向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太阳能发电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昨天,上海交大宣布,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礼元教授团队的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如果这种电池成功产业化,今后无需依赖政府政策资助,便可成为市场主流的发电方式。
目前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材料普遍使用的是硅材料,硅电池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但它的制作成本也高,而且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产生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于是迫切需要发展新一代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韩礼元教授介绍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是光伏研究领域极具竞争力、最有希望实现低成本发电的光伏技术。但由于它的关键部位钙钛矿材料薄膜要求高,使得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不好做”。
“现阶段超过20%认证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积只能达到0.04cm2-0.2cm2,顶多像个米粒那么大,而且依靠现有制备薄膜的技术,钙钛矿薄膜的面积越大,越容易出现瑕疵,电池的效率就越低。”“我们团队用了3年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在大面积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制备的基础上,开发了有效面积36.1cm2的钙钛矿电池模块,在国际认证机构首次获得了12.1%的认证效率,建立了第一个大面积钙钛矿模块的效率世界纪录。”新型制备大面积均匀钙钛矿薄膜的方法,为实现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韩礼元教授团队表示,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把该团队小面积高效率器件的制备技术应用到模块当中,有希望达到和当前硅太阳能电池相当的模块效率。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苏州市“近零碳”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2025-03-30 16:48:14
- 零碳工厂一批批,中国在重新定义工厂模样 2025-03-11 13:45:25
-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5-03-11 13:44:05
- 总投资10亿元的“零碳工厂”在吴江盛泽开工 2025-03-11 13:41:25
- 2025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 2025-03-11 13:22:54
- 逐“绿”前行!全国60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动产业变革 2025-03-06 13:36:44
- 当升蜀道建成攀西地区首座“零碳工厂” 2025-03-02 19:49:01
- 绿色工厂与零碳工厂全面解读 2025-03-02 19:11:48
- 100万!南通零碳补贴奖励来了! 2025-02-23 19:19:05
- 六盘水:聚力工业强市 加速转型升级 2025-02-19 16: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