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势不可挡,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有新问题。为此,相关部门不断地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鼓励政策,如从大幅度地鼓励到补贴退坡。近日,相关部门再就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向及方案进行小范围讨论,据悉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门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速度可能快于预期。业内人士预测,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洗牌”或将明年开启,同时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往高端发展。
政策分析:
退坡政策或提前
规则更细更严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透露,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过主管部门的预期,造成补贴金额超出预算,因此主管部门有加大退坡比例的想法。全媒体记者留意到,财政部于近日召集四部委、协会专家、主要企业代表就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向及方案进行小范围讨论,或有意将2019年的补贴下降标准调整至在2018年提前实施,也就是2018年补贴将退坡40%。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续航里程补贴的分档将更细、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能耗系数分档补贴。乘用车方面,续航里程补贴可能将按50km一个档进行划分,分档划分从3档调整为5档,同时,或将重点退坡A00级车型补贴,客车方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将可能提升140Wh/kg,此前要求为120Wh/kg;续驶里程的门槛提高到150公里,即原来的100公里~150公里的2万元补贴将被取消,150公里~200公里的补贴也将由3.6万元下调为2万元。
关注焦点:
续航
销量靠前都是小微型车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表示,如果退坡政策提前实施,毫无疑问,150公里以下的小微型电动车将受到重大打击,相关车型的数量将急剧减少。同时,150~200公里的小微型电动车也将面临补贴减半,打击程度之大同样不可忽视。业内专家如此预判是有数据可依。今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9个月的月度连续环比增长,10月销量达到6.5万辆,环比9月增长0.7万辆,同比增速102%。其中,微型电动车持续保持强势,在整体市场中总量占比非常大。以今年10月份数据来看,北汽EC系列、知豆D2、江淮iEV6S/E分别以11315辆、4502辆、2861辆分列冠亚季军,全部为A00级电动车,小微型电动车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不过,这些小微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的官方数据大多在100km~200km之间。全国乘联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小微型电动车在市场上走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价格低廉,如果这领域的补贴骤减或取消,销量受影响在所难免。
殷承良分析认为,退坡政策对于目前以小微型电动车占份额的企业影响非常明显,不少靠政策拉动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的总量指标未来或将很难完成。最终,在补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小微型电动车极有可能将被车企抛弃。
市场预测:
部分企业或被淘汰兼并
从整体市场来说,新能源汽车退坡政策或不会引发新能源汽车销量剧烈下滑。
全国乘联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明年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将会进一步突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此消彼长的市场因素之下,补贴退坡不会对新能源汽车销量有重度打击。但对于企业来说,却面临着新的挑战。此前,不少新能源产业链企业靠着补贴存活下来,但伴随着补贴的退坡和退出,或很难维系。全媒体记者留意到,随着近期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或将提前消息被传开,已经引发了新能源汽车板块集体重挫,尤其是锂电池板块和客车板块,11月16日,长园集团、盐湖股份、先导智能、金龙汽车等股票纷纷跌停,宇通客车股票下跌7.19%,比亚迪股票下跌5.94%。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电动汽车研究室主任陈全世分析表示,随着国家政策变严格,明后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可能大量淘汰,进行兼并重组。
记者观察:
旨在扶持核心技术和优质企业
无疑,补贴退坡加速市场中低端产能出清,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同时倒逼新能源车企进行技术革新,让优势企业最终成为市场最大受益者。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目前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动力电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对动力电池技术提出了挑战。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当前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加强了与动力电池优势企业的合作,以提升旗下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和续航里程。业内人士指出,电池市场空间巨大,补贴退坡将使鱼龙混杂的市场变得更规范,大型电池企业将出现。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头羊,比亚迪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单车盈利会有所影响,但可以通过提高售价或控制成本部分抵消。补贴门槛提高,有利于淘汰行业内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利于龙头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东方证券联合权威机构发布《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2024)》 2024-11-16 15:47:42
- 厦门国际银行:“碳”寻绿色金融路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4-11-16 15:45:04
- 青海积极探索以碳账户建设为特色的绿色金融模式 2024-11-16 15:43:53
- 碳排放配额也能贷款!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又一碳金融产品落地 2024-11-16 15:42:08
- 兴业银行获2024零碳国际气候峰会“ESG年度金融机构实践先锋”奖 2024-10-31 08:37:45
- 刘晓:纺织业的转型金融,盛泽项目具备示范意义 2024-10-30 16:04:53
- 深圳绿色金融又添生动实践,七大维度详解“降碳贷” 2024-10-31 07:28:14
- 深圳碳金融新模式变“绿”为宝 全国首单碳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 2024-10-30 15:56:19
- 紧跟“双碳”风口 银行深化碳金融布局 2024-10-30 15:55:14
- 绿色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2024-10-30 15: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