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
2017年,十部委推出了清洁取暖规划,其中较为核心的是“2+26”城市。这些地区有三个特点:污染尤为严重,排放要求尤其严格,对于清洁供暖的实施尤为迫切。
基于此现状才提出了针对“2+26”城市、共50亿平米建筑面积的清洁供暖规划,其中城市37.5亿平米,“煤改气”规划为60%,“煤改电”规划为15%,清洁燃煤20%,这就需要天然气供热30.4亿平米,电采暖7.6亿平米,燃煤供热10亿平米,剩下2亿平米由地热、工业余热、生物质能和太阳能提供。
我们看到,“煤改气”有60%的比例,天然气供热占大头,这就带来了“煤改气”到底怎么改的问题。
“煤改气”有天然气锅炉和天然气电热联产两种方法,结合京津等地实施经验来看,存在成本高、气源保障有困难、仍存在污染等问题。
所以,我认为,合理的天然气应用方式是调峰:
一是给集中供热网调峰,缓解运行成本高的问题,还要根据情况考虑燃气锅炉,但一定要合理、有节制。
二是在给电网进行调峰,调峰的时候会产生热,这些热量可以回收利用。这种回收利用天然气给电网调峰时产生的热能,可能是将来推广的好模式。
在“煤改电”方面,有三种模式:
一是电直热,但由于能源浪费及边际成本高,我认为,这种模式并不可取,需要慎之又慎。
二是水源、地源热泵,受资源条件限制,要理性推广。
三是空气源热泵,这种方式适合分散建筑用户,例如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政府的补贴。
目前的方案实施上都有一定局限性,还有没有更加清洁、经济、高效的取暖方式?
我认为,余热利用是一个主流的供热方式,我们可以将现在浪费着的资源利用起来。
工业余热的温度大部分在30-40摄氏度,温度低、不能直接供热,但如果用作热泵的低温热源,它的温度远远高于空气源、水源等,会让热泵更加高效,节能减排及经济性显著。
首先,在运用合理的情况下,耗电只是常规热泵的三分之一;其次,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与燃煤相当,运行成本仅为10-15元/GJ,考虑投资后的综合成本在30-50元/GJ之间;最后,余热回收全部采用电驱动,即电+余热,可以说当地排放为零。
有人问,规划里提到的热电联产和以锅炉为主要形式的烧煤,与利用余热有没有矛盾?
我认为两者没有矛盾,其实利用余热多数时候就是利用燃煤排放出来的余热,其实它本身也是热电联产,只是叫法不同,并且,目前热电联产的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以热定电”逐步改为了“以电定热”,或称“热电协同”。
再看农村清洁取暖路线,由于燃气管道投资大、燃气成本高等现实,目前“煤改气”路线难以推广,而在“煤改电”方面,空气源热泵应用较多,特别是热风型,但是取暖成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农村地区是否也可以考虑余热供热?这涉及到集中供热的问题。
在“2+26”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村分布较为均匀,该地区电力和工业发达,工业余热量大,分布广。此外,目前长输供热技术使管网输送能力大幅度提升,余热利用成本降低,余热源和长输管网以及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周边辐射半径在20公里以内,可以覆盖大多数农村。
再来算一笔账,通过对比余热供热、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蓄热式电采暖、燃气采暖几种方式后发现,余热供热的总投资及边际运行成本都是最低的。
基于此,我认为可以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50亿平米供暖需求,有41.2亿平米(其中农村6亿平米)采用区域供暖,其中,电厂余热25亿平米,工业余热3亿平米,燃煤热电联产5亿平米,天然气调峰8.2亿平米(20%燃气调峰)。
计算后得出,这一方案比原规划方案运行成本减少72%,比原方案减排78%,减少天然气用量320.5亿立方米,不增加建设燃气热电厂,比现状减少天然气用量160.5亿立方米。
当然,要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进行全局规划,统筹考虑,打破行政划区,加快解决研究供热实际问题。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刘振民:全球气候合作面临四大命题,坚定多边主义重构行动范式 2025-03-27 19:14:47
- 新提法!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撰文详解新型能源体系 2025-03-15 14:34:25
- 王金南委员:加快零碳园区标准建设 2025-03-11 13:18:54
- 张希良:海上风电项目享受补贴政策,不应影响其参与CCER交易市场 2025-03-11 13:10:26
- 十年间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润秋现场掏出了2块空气滤膜 2025-03-11 13:05:58
-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将设立航母级基金投向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2025-03-11 13:01:02
- 全国人大代表、徐延铭:建议加快推出碳排放权期货 2025-03-11 12:28:18
- 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探索绿色低碳实践推动城市更新 2025-03-08 16:37:52
- 抢抓绿色规则制定权!这位代表建议加快形成全景碳计量标准体系 2025-03-08 15:44:01
-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建议基于巴黎协定第6条,推进碳市场国际化! 2025-03-08 1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