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碳中和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机遇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主任、地球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陈曦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做主题演讲。据悉,此次研讨会是盘古智库“双碳”系列沙龙的第四期,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盘古智库执行理事长、国能中电能源集团董事长白云峰等领导、专家参会。
陈曦教授表示,虽然碳元素是不灭的,它在地球上以各种化合物形式变化,但近一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飞速增长。数据显示,人类工业革命前大气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290PPM,现在是400PPM。人类工业活动所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除了加速全球气候变暖之外,也会影响脆弱的海洋的生态链。事实上,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气候变化问题,亦与大国博弈密切相关。因为发展得早,欧美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在国际减排竞赛的大背景下,欧美国家可能会以我国单位GDP碳排放过高的理由限制我国的发展。这也促使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碳中和路径。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三月份的报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六大产业或者技术作支撑,包括清洁能源、电力替代、能源互联网、能效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负排放。在电能和氢能很贵的情况下,若企业能用上碳捕集或者负排放技术,就可以继续使企业在一段时间保持效益,亦会使我国制造业保持低成本、保持国际竞争力。
那么,怎么优化产业才能使得效益最大化呢?以富碳农业为例,陈曦教授指出,相关数据表明,类似像花、茄子、西红柿等作物,一般增产都在20%到40%,包括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等等。
实际上,通过分布式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一系列全新的应用领域就此打开。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一个非常好的溶剂,造纸行业会产生很多碱性废水,二氧化碳可以处理。在大健康领域,北方禁闭门窗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浓度可能飙升,如果用干湿转换的材料就能比较方便的把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下来。
此外,在鲜花行业,如果鲜花处在二氧化碳1%2%浓度环境下,很多鲜花的开花期将会从一周延长到一个月,这意味着很多鲜花不需要飞机运了,可以用卡车运。
陈曦教授坦言,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角度来说,碳原子碳分子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唯一的“免费”的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下来变成燃料或者原料亦能保障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按需补给,多路径应用,能够把二氧化碳的效益做出来,把优质的产业链打造出来,用创新推动CCU产业链,进而创造出可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赛道。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中油工程:国内首个 CCUS-EGR 碳捕集装置调试成功 2025-04-07 20:12:25
- 碳捕捉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 2025-04-07 20:11:15
- 国内首个!CCUS-EGR碳捕集装置调试成功 2025-04-07 20:09:16
- 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装置完成能效考核 2025-04-07 20:07:58
- 多种材料利用湿度变化实现空气捕碳 2025-04-07 20:06:27
- 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 2025-04-07 20:05:27
- 碳捕捉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 2025-04-07 18:46:26
- 碳捕获在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2025-03-30 16:42:00
- 中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井开钻 2025-03-27 19:10:35
- 中科院张振涛:推动碳排放权配额与捕集量挂钩 2025-03-15 14:44:42